民营中小企业内控环境风险分析及策略
5.企业文化
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对企业文化不重视或者没有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一是企业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年终员工会餐,搞个福利,不注重诚信和道德观建设。有些民营中小企业主为通过工商年检,逃避纳税义务,从银行贷款等不同目的,指示会计部门设置多套账应对上述部门,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二是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层之间拉帮结派,对人员的录用和委派只强调各自的势力关系不注重工作能力。形成了企业 “内耗”严重,员工不屑于安心工作,而以溜须拍马依附于不同的势力派系为荣的不健康畸形企业文化。
三、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内控环境的应对策略
1.提高民营中小企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负责。但内部控制不单是由企业负责人单独实施的,而是由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要使民营中小企业内控环境得到改善就要提高民营中小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首先要对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采取聘请专家讲课,进行专题培训,案例宣讲等方式使管理者明白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管理,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获得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内部控制才能在企业得到认真,有效的制定和实施。其次要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教育,结合各自的岗位,广泛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会计从业人员集体培训,学习会计继续再教育等形式使从业人员树立内部控制的观念,知识获得及时更新,提高工作素质和能力。
2.国家针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制定出台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指引民营中小企业营造健康的内控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是上市公司,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没有考虑为数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民营中小企业如果完全照搬《内控规范》执行,具有一定难度,从成本效益角度出发也不现实。而二零零一年财政部制订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又过于简单,建议国家能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定出台适合中小企业的内控规范,指导中小企业的内控有效开展。
3.民营企业自身建立健全内控的控制活动
⑴合理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中小企业应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和议事规则,企业主要破除家长式和家族化管理,适当放权,实施科学化管理。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引进优秀人才和科学管理机制,合理分配权限,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明确管理层的职责,实行合理有效的制衡。民营中小企业业主对会计部门应给予应有的重视,制定各项财务制度并带头严格执行,支持配合会计部门依据《会计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⑵合理设置机构并明确权责分配。民营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会计内部控制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权责分配。在机构和岗位的设置上,理顺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实行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出纳要求持证上岗,会计如果有条件应当实行专职。明确会计与出纳的岗位责任,实行科学制衡,相互监督和制约。严格企业资金结算管理,不能违规结算。企业资金与企业主资金不得混用。加强财务印鉴管理,不能交由一人保管。
⑶内部审计机制,民营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工作和人员设置的独立性,但如果受规模和条件限制,独立内部审计有难度,可建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缺陷和漏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⑷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应当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明确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和定期轮岗制度;对掌握商业机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规定等。要建立会计人员离职交接和监交制度,在交接前填制好交接清单及经会计机构负责人审核,在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监督下进行交接。做到账实,账账,账证清楚。做好会计资料保管,加强交接前后的监督工作,确保财务平稳衔接。
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主和管理层应当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诚信经营,奉公守法,不指示会计部门设置账外账,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尽到企业尽有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内部宣传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抵制消除营私结党,裙带关系等不良习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员工安心工作。
参考文献:
[1]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2]高级会计实务科目大纲[M]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
[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EB/OL].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网
[4]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EB/OL].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