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筹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最近几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这些平台公司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还款压力。现就其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筹资风险 防范措施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投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是政府给予划拨土地、股权、规费等资产,包装出一个从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
最近几年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这些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往往形成形成多头举债,伴随着还款压力的日益增大,正在形成巨大的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的形成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举债本身因素包括负债规模、负债的资金成本率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等;举债之外的因素主要有经营风险、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环境等。我们把前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内因,而把后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外因。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一)负债的规模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税息前利润/(税息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许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由于自有资金不足,经常要靠举债筹集其所需的资金,如果生产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能够及时归还其债务本息,就不致造成财务风险,而且还能从举债经营中获得盈利。但大多平台公司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等非经营性项目或准经营性项目,还款来源主要靠土地出让收益和政府补贴,地方财政及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必将影响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偿还。目前许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财政的收入总额,大多数地方的融资规模已经脱离了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由于缺乏按时偿还债务的准备和能力,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已陷入“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危及企业的生存,影响政府的信誉。
(二)负债的资金成本率
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由于债务规模庞大,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对于筹集资金往往不计成本。这种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中央财政紧缩政策的影响,通过正常渠道已很难筹集到资金;通过BT、BOT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的效果不理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公司高管认为银行的资金可以一直使用,只要能还息就行,根本不考虑还本,而且存在将贷款推给下一界高管偿还的现象;受政府惯性思维的影响,由于大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高管是由政府委派,他们往往认为银行的资金就是国家的资金,地方政府拿来投资是拿国家的钱办国家的事,地方政府还不起贷款会由中央财政来解决。
(三)负债的期限结构
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筹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借款来筹资,它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但如果用短期借款来筹资,则利息费用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并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这些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长期借款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较高,而且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
由于受城投债的影响,目前大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很难通过发行信用债券筹集长期资金,而不得不饥不择食地选择一些短期借款来度日。考虑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的飞速增加和利用滚动贷款支付利息,短期内地方政府应该不会出现流动性困难。但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就会发现短期内的流动性相对充裕是以牺牲长期内流动性为代价的。加之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的史上最严厉调控导致土地交易市场的日渐冷清,需求减少和供给增加的同时发生必然会导致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进而会导致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届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款高峰期也将到来。因而未来2~3年最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爆发的时间段,尽管有第二还款来源作担保,这些贷款仍临着巨大风险。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资金完全来源于权益资本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一个健康的企业其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这样企业才有能力抗击各种风险,有实力迅速补偿风险造成的各种损失,因此,企业经营风险影响着企业的筹资风险。
(二)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只好宣告破产。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困难的问题,地方国资委常常将道路、桥梁、水库等非生产性资产注入公司,这种方式虽然增强了企业的实力,扩大了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但并没有提高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偿债能力,反而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相对减少其盈利,进而增加其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