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采购绩效管理
【摘要】从1998年开始全面推行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得到了发展,但以次充好、寻租腐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促使我国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以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本文拟从分析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着手,找出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并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意见建议,以真正的发挥政府采购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
【关键词】政府采购,现状,绩效管理
一、前言
政府采购是指公共部门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及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有自身的特殊性,采购资金的公共性、目标的多重性、范围的广泛性等使得政府采购有别于一般性采购,理应受到更多的监督与跟踪,以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公平性,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从无到有、采购规模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已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但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预算编制、运行管理、规模数量等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实行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是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解决当面问题的需要,也是发挥采购宏观调控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然要求。
二、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
政府采购制度经过十几年发展,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出现的问题不少,且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采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严重。采购风险是指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政府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并给政府采购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采购风险大致分为风险外部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制度风险与封闭风险,内部风险包括方式选择风险、委托—代理风险和寻租风险。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这些风险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成本,降低了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进度。
(二)政府采购市场化运作不够。在西方国家看来,由于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业务的公开性、公众关注性等特点,国家需对政府采购市场实行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让采购双方更多地在市场上实现采购行为。而我国政府的采购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