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
在我们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面对众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许多基层管理者理不出个头绪,不知所措。有的就跟着上级的指示,搞运动式的管理活动;有的抓不住重点,焦头烂额之后,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干脆无动于衷,什么也不干。近日闲暇时读了一些有关文化方面的书,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领域,无所不含。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当我们无所适从的时候,先把凌乱的思绪拉回文化这一本源,许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忽然感觉,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文化应该有着某种深刻联系,文化的定义对我们的管理方法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妨讨论一下。
关于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且这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可以代代相传的。而著名文化学者马林诺夫斯基关于文化的定义对我们很有启发,他把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器物,即工具、武器、器皿等物质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组织的层级,即各种领域、各种方式的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等;第三个层次是价值、伦理的层次,也就是说这些器物、这些组织,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社会判断和终极关怀是什么。举个例子来说,在原始社会,器物,也就是生产工具是石头,组织层级是公社,价值是公有共享。按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这个观点,任何文化都是这三个层次或这三个因子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自洽的整体。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可以套用这三个层次的概念来理解和提高。
第一个层级是器物,即硬件设施,对于企业管理来讲就是我们所管理的对象,生产设施、厂房、工具等。保证硬件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硬件基础。也是我们不断努力、提倡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的最实际的目标。应该将生产设备设施的完好做为一项重点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加强监控、定期保养、及时排除故障隐患等方式,确保所辖范围内安全生产设施保持完好状态。
第二个层次是组织层级。对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说就是我们的组织机构。组织的层级不仅仅是我们行政上的组织机构,还包含某一领域各个层次的组织。对一个公司来讲,组织机构上的层级会有总公司、分公司、不同的部门等,这是横向的组织机构的层级。从某一个专业管理领域里来讲,也会有纵向的层级,现场操作人员、部门专业人员、公司专业管理人员、以及生产保障专业技术支持人员共同构成一个针对该专业的组织层级。做好这个层次的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业务流程的有效组织。生产管理组织有效运行是保证安全生产的软件基础。一般来讲,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应该重点抓好三个层次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即现场操作队伍、专业管理队伍和技术保障队伍。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屏障,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岗位练兵、师徒帮扶等方式不断提高生产运行一线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具体详细的标准和体系文件进一步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强专业管理,以专业管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各项生产管理措施,使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加有序、高效。此外,还应该培养锻炼一支技术支撑队伍,主要负责各专业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给安全生产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为技术实力的培育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个层次上可以重点培养一批针对某一专业、某一专门设备的技术专家。
第三个层次是价值层次。这一层次映射到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上就是指我们的管理思想,强化责任意识、统一管理思想是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作为一个公司,应该从上到下贯彻一种统一的管理思路和方法。管理思路宁缺勿滥。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百家争鸣,科学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行为科学、学习型组织、绩效考核、QHSE体系的建立等等,企业应该因地制宜,结合产业自身的特点,明确一种管理模式,加强执行力,将管理思想贯彻到底。有时,无为而治也许也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关键要有条理。将现实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具体的问题条理化、条理的问题简单化,最后形成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式。好的企业管理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德鲁克曾说过:“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遇见,并已将它转化为例行作业了。”达到这种境界的关键是要条理化、简单化。文化的概念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普遍规律,也是返璞归真的简单真理,深入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必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