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绩效变化分析
摘 要:本文以2008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7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营运、偿债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比较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发现IPO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显著下降,偿债能力显著提升,营运能力的变化与IPO的关联性不显著。
关键词:中小企业板 IPO 绩效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后即可获得一大笔稳定的长期资本,进而可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其在把握投资机会等方面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在IPO后应该可以实现绩效快速提高的目标。但是,Jain 和Kini(1994)对美国公司在IPO后的经营绩效进行研究后发现,其经营绩效在IPO后有显著下降的趋势。此后,国外、国内学者对不同市场、板块上市公司进行实证考察后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普遍存在IPO后绩效下滑的现象(Jerry Coakley,Leon Hadass和Andrew Wood,2004;刘中学和林福永,2005)。
我国自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小企业板以来,中小板企业IPO后出现绩效大幅下滑的现象也不乏案例。诸如高新张铜(002075)、安纳达(002136)、天润发展(002113)等,都曾因上市后业绩出现连续亏损而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为ST或*ST股票,其业绩“变脸”给广大股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那么,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是否普遍存在IPO后绩效下滑的现象呢?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绩效变化趋势,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别对均值、中位数的变化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本文借鉴高莹,陈婷婷和黄小原(2008)的绩效考核指标,选定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8个财务指标,考核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绩效变化的情况。
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各年财务报告。由于我国证券法规定企业申请上市时必须提交最近三年及一期的财务数据,同时考虑到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数据口径的一致性,故选取2008年在我国中小板进行IPO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期限为IPO前3年和IPO后3年。搜集整理后,共得到样本企业71家。
二、结果与分析
在检验时,分别对8个财务指标IPO前3年和IPO后3年的均值、中位数进行比较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表1是比较结果。
由表可见,第一,衡量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在IPO之后出现了下滑,且均值下滑和中位数下滑都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此外IPO后每股收益的均值和中位数也都在1%的水平下出现了显著下滑。第二,成长能力方面,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IPO后相对于IPO前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第三,偿债能力中的资产负债率在IPO之后显著下降,流动比率在IPO之后显著提高,这表明IPO当年的股权融资使得股权扩大,财务杠杆显著下降,IPO后样本企业的偿债能力显著提升。第四,营运能力方面,虽总体上IPO后的表现较IPO前出现了下滑,但除存货周转率的中位数差异外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IPO的关联性较小。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之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出现了显著下滑,偿债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营运能力的变化与IPO的关联性不显著。
参考文献:
[1]Bharat A.Jain and Omesh Kini. The Post-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4(12)
[2]Jerry Coakley, Leon Hadass and Andrew Wood[J]. Essex Finance Centre Discussion Paper, 2004,4(16)
[3]刘中学,林福永.从财务信息透视中小企业板的健康状况[J].统计与决策, 2005(11)
[4]高莹,陈婷婷,黄小原.辽宁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8)
关键词:中小企业板 IPO 绩效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后即可获得一大笔稳定的长期资本,进而可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其在把握投资机会等方面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在IPO后应该可以实现绩效快速提高的目标。但是,Jain 和Kini(1994)对美国公司在IPO后的经营绩效进行研究后发现,其经营绩效在IPO后有显著下降的趋势。此后,国外、国内学者对不同市场、板块上市公司进行实证考察后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普遍存在IPO后绩效下滑的现象(Jerry Coakley,Leon Hadass和Andrew Wood,2004;刘中学和林福永,2005)。
我国自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小企业板以来,中小板企业IPO后出现绩效大幅下滑的现象也不乏案例。诸如高新张铜(002075)、安纳达(002136)、天润发展(002113)等,都曾因上市后业绩出现连续亏损而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为ST或*ST股票,其业绩“变脸”给广大股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那么,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是否普遍存在IPO后绩效下滑的现象呢?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绩效变化趋势,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别对均值、中位数的变化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本文借鉴高莹,陈婷婷和黄小原(2008)的绩效考核指标,选定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8个财务指标,考核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绩效变化的情况。
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各年财务报告。由于我国证券法规定企业申请上市时必须提交最近三年及一期的财务数据,同时考虑到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数据口径的一致性,故选取2008年在我国中小板进行IPO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期限为IPO前3年和IPO后3年。搜集整理后,共得到样本企业71家。
二、结果与分析
在检验时,分别对8个财务指标IPO前3年和IPO后3年的均值、中位数进行比较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表1是比较结果。
由表可见,第一,衡量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在IPO之后出现了下滑,且均值下滑和中位数下滑都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此外IPO后每股收益的均值和中位数也都在1%的水平下出现了显著下滑。第二,成长能力方面,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IPO后相对于IPO前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第三,偿债能力中的资产负债率在IPO之后显著下降,流动比率在IPO之后显著提高,这表明IPO当年的股权融资使得股权扩大,财务杠杆显著下降,IPO后样本企业的偿债能力显著提升。第四,营运能力方面,虽总体上IPO后的表现较IPO前出现了下滑,但除存货周转率的中位数差异外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IPO的关联性较小。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之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出现了显著下滑,偿债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营运能力的变化与IPO的关联性不显著。
参考文献:
[1]Bharat A.Jain and Omesh Kini. The Post-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4(12)
[2]Jerry Coakley, Leon Hadass and Andrew Wood[J]. Essex Finance Centre Discussion Paper, 2004,4(16)
[3]刘中学,林福永.从财务信息透视中小企业板的健康状况[J].统计与决策, 2005(11)
[4]高莹,陈婷婷,黄小原.辽宁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8)
Tags:
上一篇:上市公司治理漏洞对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影响下一篇:如何加强企业项目经济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