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摘 要: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现实世界,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绩效,规范管理秩序,实现员工激励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企业 管理制度 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已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管理创新的意义
知识经济的特点是初次开发的投入比较大,开发成功后物质成本所占的比例极小,扩大生产后的边际成本近似于“零”,因而产生的利润率则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领先的知识和技术,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所以,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远远超过原材料和机器设备。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存在“不想创新”、“不敢创新”的思维。一是存在“创新恐惧症”,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创新,快快死”,在中小民营企业里面,这种心态相当普遍;二是存在“大脑缺乏症”,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致命瓶颈。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还是比较重视的,舍得花大力气引进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而对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则缺乏深刻的认识。传统的与习惯的管理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维,企业内部的每一项小小的创新或改革,都会遭遇顽固的抵制,即使成功,也是代价惨重。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尤为显得重要与紧迫。
二、管理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管理同样是生产力。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被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潜在的必要的条件,但是,科学技术只有在相应的高效率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里,几千年的努力,也没有解决好国人的“吃饭”问题。而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仅仅一项简单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在农业技术并没有什么特大进步的几年间,就逐步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这就是制度创新的作用和威力。
由此可见,并不是有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必然地、自发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有管理创新,尤其要有制度创新,科学技术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对象,关键是管理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是由“机制”即政策或制度来决定的。所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制度,这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而各类管理最终以制度的形式来体现,由人来实现的。所以说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制度创新。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决策缺乏理性
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和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
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人才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四、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创新问题
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汇集着企业内外的各种重要信息,要利用好这些信息,就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对财务制度不够重视,表现为应付工商税务海关的稽查而设置多套账,其真实可靠性难以信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很少考虑筹资的计划性成本等因素,与此同时一些现金流量状况较好的企业,其现金管理水平不高,往往一个时期流动资金非常紧张,一段时间则是大量资金闲置,或者是几乎没有投资收益,或者是资金富余,或者是盲目投资于风险性很高的项目,造成资金回收难,以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其次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盲目进行扩张,导致迅速进入衰退期,银行在综合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及实际情况后,对其信用评价降低,放贷可能性降低。最后,中小企业不但需要贷款,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的贷款只能解决中小企业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长期性需求。而对长期性流动资金的来源,除了中小企业自己筹集之外,主要是政府给予的帮助。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应从政府的财政扶持与金融机构贷款等三方面解决。
关键词:中小企业 管理制度 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已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管理创新的意义
知识经济的特点是初次开发的投入比较大,开发成功后物质成本所占的比例极小,扩大生产后的边际成本近似于“零”,因而产生的利润率则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领先的知识和技术,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所以,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远远超过原材料和机器设备。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存在“不想创新”、“不敢创新”的思维。一是存在“创新恐惧症”,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创新,快快死”,在中小民营企业里面,这种心态相当普遍;二是存在“大脑缺乏症”,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致命瓶颈。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还是比较重视的,舍得花大力气引进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而对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则缺乏深刻的认识。传统的与习惯的管理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维,企业内部的每一项小小的创新或改革,都会遭遇顽固的抵制,即使成功,也是代价惨重。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尤为显得重要与紧迫。
二、管理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管理同样是生产力。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被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潜在的必要的条件,但是,科学技术只有在相应的高效率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里,几千年的努力,也没有解决好国人的“吃饭”问题。而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仅仅一项简单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在农业技术并没有什么特大进步的几年间,就逐步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这就是制度创新的作用和威力。
由此可见,并不是有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必然地、自发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有管理创新,尤其要有制度创新,科学技术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对象,关键是管理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是由“机制”即政策或制度来决定的。所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制度,这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而各类管理最终以制度的形式来体现,由人来实现的。所以说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制度创新。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决策缺乏理性
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和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
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人才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四、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创新问题
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汇集着企业内外的各种重要信息,要利用好这些信息,就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对财务制度不够重视,表现为应付工商税务海关的稽查而设置多套账,其真实可靠性难以信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很少考虑筹资的计划性成本等因素,与此同时一些现金流量状况较好的企业,其现金管理水平不高,往往一个时期流动资金非常紧张,一段时间则是大量资金闲置,或者是几乎没有投资收益,或者是资金富余,或者是盲目投资于风险性很高的项目,造成资金回收难,以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其次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盲目进行扩张,导致迅速进入衰退期,银行在综合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及实际情况后,对其信用评价降低,放贷可能性降低。最后,中小企业不但需要贷款,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的贷款只能解决中小企业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长期性需求。而对长期性流动资金的来源,除了中小企业自己筹集之外,主要是政府给予的帮助。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应从政府的财政扶持与金融机构贷款等三方面解决。
Tags:
上一篇:星级酒店设计管理方法研究下一篇:企业资源管理研究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