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审视公务员精神培养
摘要:所谓的“公务员精神”就是指公务员应该具备的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各项基本能力。在对影响公务员能力及水平提高的管理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提升公务员能力及水平的管理对策,以期给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公务员精神”的培养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务员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1、引言
公务员是我国政府行使权利的一线工作人员,其整体形象直接影响着政府权威的展现,而塑造一个良好的公务员队伍形象的关键在于公务员精神的培养。自从我国政府2006开始实施《公务员法》以来,对于公务员精神的培养已经被提到了公务员管理工作议程,而且日益受到重视。从目前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培养目标来看,公务员的培养工作重点要从对其职业精神的培育转到对其为适应其本职工作所必需的能力及水平上来,即加强对“公务员精神”的培养。只有保证公务员具备适应其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才能确保公务员能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恰当的处理好本职工作。
2、影响公务员能力及水平提高的管理因素
2.1 任用考核时忽视了对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
在聘用公务员时过多的强调个人品质在考核当中的权重,而对于其是否能很好的适应将来要进行的工作则没有着重进行考核。目前我国实施的公务员公开招考的制度,这对于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增加之后,报考公务员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就业选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在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时,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笔试与面试。各个主管部门为了确保公务员的素质,还对新招进来的公务员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及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无论是公务员的聘用还是前期的考核培训,都注重的是公务员个人的品格,诸如创新能力、进取意识及工作主动性等方面,很少对其岗位适应能力进行考核。
例如,某单位对新招进来的公务员进行管理培养时,第一年需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到行政学院学习——考核——到基层单位锻炼——再学习——再考核,在经过这样一个循环之后,合格的公务员才给其分配岗位。这种模式看似严格,而且非常有创意,但是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却并不是那么的合适。这种做法确实有利于公务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个人品质的提高,但是却不能够考察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
2.2 工作设计缺乏对应的激励机制
从目前机关单位的工作情况来看,主管部门对公务员工作的设计还不尽合理,其具体的表现为:其一,工作过于单调乏味,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大部分的工作都属于重复性的劳动,不能够从其中获得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不利于其工作热情的培养;其二,岗位的工作量设计不合理,这直接导致公务员觉得工作简单,毫无挑战性可言,所有的工作就是“一份报纸一杯茶”。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的整体工作形象都极其的不利。
2.3 绩效考核工作没有认真落实
近几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比较严,而且对公务员实施“阳光工资”的政策。这对于彻底的杜绝腐败行为,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过于严格统一的标准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只要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行业、同一个级别的公务员所享受的各类待遇都一样,没有太大的差别,绩效考核工作没有与薪酬待遇挂钩。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竞争,整个工作单位死气沉沉。
3、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提升公务员能力及水平的若干对策
3.1 注重对公务员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
在任用公务员时要注重对公务员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个人品质的考核范围之内,要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考核具体的适应能力,实施“一对一”的岗位匹配制度。同时,在任用前还需要对每一个工作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公务员的特征将他们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将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之上。
3.2 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设计
在对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时要注重对其工作的分配,不合理时要及时的进行再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工作丰富化模型”,对一些工作单调乏味的工作进行科学的再设计,合理的增加其丰富性、趣味性及挑战性。只有确保工作具有技能多样化、工作自主性、工作结果能够及时的得到反馈与认可以及对工作有整体性的认识的特征,才能够将公务员的潜力发挥出来。当然,在进行工作设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