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回流对输出地的影响
性和外在可变性两大特征。
所谓内在不变性是指对于每一输出地来说,一定时期内,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客观的、不变的;其自然资源察赋也是不变的。因而,在不考虑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返乡农民工在进行外出务工还是当地就业、创业、务农的选择时,会综合考虑在输出地就业的收入、创业或者务农的可行性、盈利性与长远发展的稳定性,并与外出务工的收入、未来发展机遇等进行对比,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选择。
外在可变性指通过政府的干预,主要表现为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提供优惠的农业政策;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加强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来吸纳回流劳动力,留住部分有条件有能力返乡农民工为输出地建设贡献力量。“外在可变性”体现了输出地承载能力的积极主动性。
输出地的承载能力的“内在不变性”与“外在可变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不变性”决定了“外在可变性”的具体内容与深度。输出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首先是基于对当地情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制定相应政策;财政支出也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外在可变性”影响着“内在不变性”。
3 劳动力回流对输出地的影响
3.1 劳动力回流与罗甸县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农业产业链
根据罗甸县选择务农的受访者,他们大都不再从事以前传统的农业,当地政府的惠农政策与技术指导使得他们合作经营农业开发的愿景成为可能。还有一些返乡的农民工大胆利用外出务工收入选择规模化种植、畜禽、水产养殖业。可见,部分返乡的农民工依靠资金以及凭借其多年外出务工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对罗甸县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业生产持续滑坡的局面有着重大意义。当然,这也对当地政府如何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资源优势做好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劳动力回流与桐梓县二三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桐梓县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有条件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及实现当地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受访者中,约有36%的人表示留在当地创业与就业,当假设创业资金缺乏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选择当地创业与就业人数的比例上升到52.68%。可见,桐梓县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并结合当地的比较优势不仅可以应付劳动力回流问题所带来的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还能促进当地个体供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调整并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
3.3 劳动力回流与正安县“外输内转。以输为主,输转结合”的发展战略
虽然,选择留在正安县的返乡农民工只有7%,但对于长期以输送农村劳动力的正安县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此,正安县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匮乏,因而“内在不变性”的承载能力差,鉴于此,正安县政府采取了免费培训等方式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多种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此次,劳动力的回流对正安县的政府部门做好返乡农民工的服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对策建议
(1)在调查中发现,正安县有许多返乡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缺乏岗位,而是由于企业需要技术工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或者他们的技能已经为社会需求所淘汰。因此,在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时,我们应该用长远的、发展的目光从根本上来解决。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增加农民工的竞争力,同时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应该说,这种方式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三赢。如今,我国的经济结构正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加紧转变和调整的步伐。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用工需求,只有准确把握住这种需求,才能避免数千万农民工被市场淘汰,避免大规模劳动力回流的再次发生。
(2)在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上,人们往往趋向丁将思维局限在沿海城市,其实,罗甸县、桐梓县、正安县的政府可以通过省内各县的信息交流,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省内就业。各地区返乡农民工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能够有效地解决省内部分地区虽有用工需求却找不到合适人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