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外向型人才
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为各种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公开论坛”[4]。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加强因特网的舆论导向,抢占网络阵地,通过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
3.3 建立突出理性爱国主义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体制
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价值实现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和平时期的爱国主要体现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以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与职业作风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报国之志以及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
3.4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环境条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一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及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考验,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等,无不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应抓住这些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感。高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将民族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设施中,营造民族精神,培养的良好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另外,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组织进行民族精神传播,即利用党、政、工、团等正式组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与宣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有利时机营造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教师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而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要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一支有高度爱国情感和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对国家和民族有深厚的情感,有爱国敬业之德,为人师表之行,与时俱进之品,尊爱学生之情;知晓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种手段,以切实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历史变革时代,决定了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必须是具备系统性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外向型人才。为此,高校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和原则,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外向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红.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2] 刘昌明.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石油教育,2008,(4):57.
[3]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爱国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卜建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