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
摘要: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低下而导致的农民就业能力缺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 就业能力 和谐
新农村建设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国党中央一直走以人为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道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根本出路。通过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对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人力资源的概述
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即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程度不仅可以用数量来计量,而且要用质量来评价。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农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巨大。虽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众多,但在质量上主要表现为普遍受教育水平低、素质低、技能差。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80%左右,其中文盲占10%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左右。
今年的两会上,重点强调了农村人力资源的问题,并将采取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进一步结合、扩大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公共服务、加强创业引导等措施,使整个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2.1农村人力资源相对过剩,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既有“民工潮”,又有“民工荒”的问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下的情况下,其技术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造成农村了劳动力技能低,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从而大大限制了农民利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能力。
2.2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尽管第一产业仍是农村最主要的产业,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制度的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流向工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等第二、三产业,这就需要具备较高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农民。
2.3农村劳动力经营管理能力较差
由于受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影响,以及文化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劳动者的经营管理较差,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差,市场意识还比较淡薄,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弱。
2.4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相关部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全面研究,更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使命感。
总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和个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低;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基层人员经营管理素质不高;农村人口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市场意识比较薄弱;法律意识淡薄。
3、有效配置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研究
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发,是指在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社会、国家等多种渠道,利用教育和培训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特别是在国家积极建设新农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阶段,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3.1加强农村教育发展,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育
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偏低,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所以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3.2加大投入,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育环境
通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