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供给的PPP 模式探究
具有非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事物。第一类即为纯公共物品;第二类即为俱乐部物品;第三类即为公共池塘资源。
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投入巨大,且一旦农村物流网络建立起来以后,则其需求者可以花费较低的费用来使用已形成的农村物流网络,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农村物流服务不会增加该服务的边际成本,亦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因此,农村物流服务属于准公共物品。此外,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强、季节性明显、返空率高等特点,显然若单纯的由私人来提供农村物流服务不符合私人的逐利性,而目前由邮政物流提供的农村物流也难以满足居民对农村物流服务的需求。
五、农村物流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建议
针对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案是引入PPP模式来改善准公共物品的供给。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基于特许协议等合作方式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由它们通过一定的安排来提供更为有效的公共服务产品。政府与私人组织间通过协议来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通过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在供给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方面表现突出,但私人部门一般都以营利为目的,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若单纯的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几乎不可能满足其营利性要求。由于公共产品及服务供需矛盾逐步凸显,20世纪90 年代,英国开始提出了PPP 模式的概念,同时积极开展公私合作在各个领域的探索。后来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也逐步推广PPP 模式。
PPP模式以公共产品理论、博弈论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私人部门在资金、管理以及技术上的优势,缓解公共部门支出不足导致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它具有实现资金的最佳使用价值、弥补公共资金不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合理分担风险的优势(刘易斯等,2007)。于玲(2015)以四川省为例对PPP模式在城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领域等公共服务领域中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PP模式突破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思路,由单一财政投入转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合作,在解决资金的同时也为公共服务引入更高效的管理机制。由于私人部门在效率上更具优势,因此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引入私人部门既能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满足私人部门的营利性目的,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鉴于农村物流服务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和我国农村物流的特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