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市场营销 > 正文阅读资讯:有关零售存货风险与订货决策研究

有关零售存货风险与订货决策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随需求量增减而增减;而在需求预期增加(10~16周)或减少(20~26周)的情况下,库存量加订货量的变化走向并不追随需求量变化,且数量上明显高于需求量水平,表明偏好与规避者在遇到有利和不利的情景下,非理性心理决策因素影响了其决策行为。在不利因素持续期间,这种非理性显得更加突出。证明“损失”带来的影响要比“收益”带来的影响更大。而在利好和不利因素影响下,偏好者订货量与市场需求的相关系数都比规避者低,反映了偏好者对市场表现的过度自信,决策偏离市场需求的程度较大。在图1中,订货量曲线与需求量曲线的走向较一致,表明图2中利好和不利时期高于市场需求的部分是库存量,这说明了无论是偏好者或者是规避者,在面对需求波动幅度较大的的情况下,订货决策都会倾向于使自己的库存充足,不至于缺货,偏向于规避缺货成本。通过图3的数据对比,发现偏好者库存持有量在各个时期均高于规避者(MP1-10=33.47>31.27=MA1-10,MP11-16=25.03>17.54=MA11-16,MP17-20=19.87>18.84=MA17-20,MP21-26=31.01>26.59=MA21-26,MP27-30=14.2>6.46=MA27-30),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偏好者对于市场需求量上涨的预期比规避者更高,即偏好者认为市场需求量会持续扩大,因而保持充足的库存量以应对市场需求,这也说明了Kahneman &Tversky的前景理论[4],即先前的得到会刺激冒险以试图得到更多;在袁润松[11]等人的研究中认为偏好者在预期需求扩大时倾向于加大订货量,但通过对比数据,偏好者在利好因素出现时期,订货量相对于需求平稳时期有所增加,但总体数量上与规避者并没出现显着的差异。通过表3、表4中的偏好者和规避者在各周期的标准差对比可以发现,偏好者的订货和期末库存量的标准差都高于规避者(SDPi>SDAi),即前文所述的,偏好者对市场需求波动要比规避者敏感。
3.3 订货决策中的风险偏好逆转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获利条件下倾向于规避风险,而在不利条件下倾向于风险偏好,这种采用了不同的偏好显示方式导致被试者产生不同的偏好关系的现象叫做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rsalPhenomenon,PRP)[17]。为研究实验中的偏好逆转问题,将各个时期所有偏好者的订货均值定义为偏好类型均值,规避者的订货均值定义为规避类型均值。将偏好者个案均值与规避类型均值对比,若低于规避类型均值,定义为偏好向规避逆转(记作R+);同样,将规避者个案均值与偏好类型均值作对比,若高于偏好类型均值,定义为规避向偏好逆转(记作R-),将这两个特殊周期的个案汇总(参见表5、表6),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