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高鹗语言特点之比较
摘 要:高鹗的语言既有与曹雪芹的语言一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经比较可得出曹雪芹的语言风格偏重于口语化,带有浓厚的京味儿,且吴语痕迹明显,而高鹗的语言书面语色彩和北方话色彩更浓。此外,曹雪芹与高鹗对于“社会禁忌语”的使用和语言的简洁美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京味儿;粗话;口语;社会禁忌语;简洁精练
引言 众所周知曹雪芹的《红楼梦》保存下来的只有80回,后世广为流传的120回本《红楼梦》为高鹗续写而成。高鹗在续写后40回的同时,对前80回的文字也作了不少改动。因此,前八十回的版本也有两种,即庚辰本和程甲、程乙本。比较曹雪芹与高鹗的语言特点,不仅要拿前80回(高鹗改动以前的本子)同后40回作比较,还要考察前八十回中高鹗语言修改的地方同曹雪芹的语言进行比较。在对二者语言特点的分析比较之中我们可以比较出二者语言四点不同之处。
一、曹雪芹语言风格口语化,高鹗书面语色彩更浓
曹雪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由于家道衰落,曹雪芹晚年与北京下层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对北京话非常熟悉。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特别是在人物对话中,他展示了地道的京味儿。如:“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①这句话里的“待见”是北京方言词,义为喜爱、喜欢,但多用于否定式。“不待见”含有憎厌的意思。
再说高鹗中过进士,做过翰林院侍读,从其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看,他的语言书面语色彩更浓厚一些。 这些可以从他对曹雪芹原著的修改中看出来。
《红楼梦》前80回里有一个词很值得注意,那就是“才刚”,“才刚”指刚过去不久,意义、用法都与“刚才”相同。“才刚”是北京一带的口语词,现在老派北京人还会说。“刚才”则应视为标准语。《红楼梦》前80回(庚辰本)大多用的是“才刚”。如:“才刚带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 但在高鹗的程乙本中的“才刚”却被改为“刚才”了。
二、曹雪芹语言吴语痕迹明显,高鹗语言北方话色彩更浓
曹雪芹本人出生在南京,直到雍正6年曹家抄没后才随家迁回北京。南京虽属“官话”地区,但因其地处江南,与吴语地区联系密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又任过苏州织造,这个家族与吴语地区有着更多的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