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咏史诗》研究
外之意”的内在审美规范,做到了史为我用,以“我”为主,超越具体史实本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形成对历史的纵览,立论精警深刻,达到对现实的思索、生活的感悟。
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更多看到的则是史料素材的堆积,尽管承袭了以咏诗批判现实的传统,借历史进行道德评判,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往往呈简单而直接的类比关系,如《乌江》中写道:“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只是对《史记》中记载的史实以诗的形式进行概括性再现,和司马迁所记史事表现出的观点完全一致,除了对史料的熔裁取舍,并无自我观照感的体现,与一般的怀古咏史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胡曾的咏史诗表现出较强的客观性。在胡曾的咏史诗中,对刘邦的评价有《沛宫》这样歌颂他求贤若渴的诗句:“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也有批判他成就大业后猜忌忠臣的篇章:“汉祖听谗不可防,伪游韩信果罹殃。十处辛苦平天下,何事生擒入帝乡?”与之相应,一般的咏史怀古诗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着较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在歌咏项羽的咏诗怀古诗中,有对项羽霸业未成而感到叹惋的,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有对项羽刚愎独断、不能受挫的感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对项羽暴烈恣睢的批判:“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在作用上,胡曾的咏史诗与一般的咏史诗都具备“鉴世资治”的现实观照性,它们都以过往为参照物,选取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作为歌咏对象,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探寻兴亡的规律以鉴当世。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提到“积粟成尘竟不开,谁知拒谏剖贤才。武王兵起无人敌,遂作商郊一聚。”来提醒统治者要虚怀纳谏,选贤任能,方能安邦定国。与之相应,在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贾生》以一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刺了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一味求仙问道的可笑,提醒当世统治者要重视人才。
胡曾的咏史诗以通俗质朴的文字客观公允地歌咏着历史,在唐末重声律、竞绮靡的诗风中虽略显格格不入,但其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和社会关照性描绘出了漫漫历史长河的真实样貌,对后世历史小
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更多看到的则是史料素材的堆积,尽管承袭了以咏诗批判现实的传统,借历史进行道德评判,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往往呈简单而直接的类比关系,如《乌江》中写道:“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只是对《史记》中记载的史实以诗的形式进行概括性再现,和司马迁所记史事表现出的观点完全一致,除了对史料的熔裁取舍,并无自我观照感的体现,与一般的怀古咏史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胡曾的咏史诗表现出较强的客观性。在胡曾的咏史诗中,对刘邦的评价有《沛宫》这样歌颂他求贤若渴的诗句:“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也有批判他成就大业后猜忌忠臣的篇章:“汉祖听谗不可防,伪游韩信果罹殃。十处辛苦平天下,何事生擒入帝乡?”与之相应,一般的咏史怀古诗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着较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在歌咏项羽的咏诗怀古诗中,有对项羽霸业未成而感到叹惋的,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有对项羽刚愎独断、不能受挫的感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对项羽暴烈恣睢的批判:“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在作用上,胡曾的咏史诗与一般的咏史诗都具备“鉴世资治”的现实观照性,它们都以过往为参照物,选取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作为歌咏对象,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探寻兴亡的规律以鉴当世。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提到“积粟成尘竟不开,谁知拒谏剖贤才。武王兵起无人敌,遂作商郊一聚。”来提醒统治者要虚怀纳谏,选贤任能,方能安邦定国。与之相应,在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贾生》以一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刺了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一味求仙问道的可笑,提醒当世统治者要重视人才。
胡曾的咏史诗以通俗质朴的文字客观公允地歌咏着历史,在唐末重声律、竞绮靡的诗风中虽略显格格不入,但其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和社会关照性描绘出了漫漫历史长河的真实样貌,对后世历史小
Tags:
上一篇:有感于《自由的历险》下一篇:论曹雪芹的创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