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扬州及其城址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广陵为吴魏两国的间隙之地。
晋武帝时置广陵郡,后元帝侨置青州,明帝侨置兖州,后改为南兖州。
北齐时改南兖州为东广州,陈宣帝太建中,又改回南兖州。北周改吴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后来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今天扬州的称谓便是从此时起。大业元年(605),废总管府,置江都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润州江宁县置扬州,改江都为兖州,后改为邗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全国分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开元十一年(733),全国分为十五道,扬州成为淮南道治所所在地。《旧唐书》卷四十载:
揚州大都督府,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于润州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兖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兖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扬州。自后置淮南节度使,亲王为都督,领使;长史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恒以此为治所。旧领县四:江都、六合、海陵、高邮。
此时扬州所辖地区有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天长、扬子等县。其中江都县汉属广陵国,隋朝为江都郡,唐武德三年改为兖州,七年改为邗州,九年改为扬州都督府,治所都在江都。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江阳县。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僭称吴王,都扬州,改为江都府,后其子杨溥自立为帝,国号吴,是五代十国之一。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废江都府,立广陵郡。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分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后扬州一分为五:扬州、真州、泰州、通州、高邮。
元朝设大都督府及江淮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扬州。至元十四年(1277),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
明朝设淮海府,后改为维扬府,明洪武二年(1369)重新改名为扬州府,自此以后扬州之名没有再做改动,一直沿用至今。
2.霞映两重城
据文献记载,从春秋后期吴王夫差筑邗城以来,历经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以至于明朝,都曾在这里修筑或修缮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