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罗汉寺石刻造像文化及其保护
,凹凸有致,坐姿随意生动,不呆板;其它罗汉等人物以阴刻线条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多站立形象,表情似有微笑感,这种形象更能融入世俗。其身材比例,头大身短,表现的又是中国绘画中对人物的写意特点。从规模上看,古佛岩的石刻规模较小,造像布局设计风格却别具一格,设计构图上独树一帜,有浅浮雕也有高浮雕,有佛龛相结合的石刻浮雕群,佛龛旁都由女性人物形象做柱边,像是侍奉在佛旁边的侍者,整个浮雕群展现了观音、罗汉、菩萨各种悠然自在的形象,他们多是手藏于袖中,没有佛像手势的展现;从题材看,此浮雕不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佛教教义和内容,主要刻划的是菩萨和罗汉,以菩萨为中心,众多罗汉围在身旁。从以上特征发现,罗汉寺古佛岩类似于宋代,还兼杂着明代的特点。古佛岩时代和特点与大足石刻相近是受到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说明雕塑艺术发展的连续性,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时期重庆地区的石刻造像技艺水平在重庆的各个地区生花,使佛教浮雕和佛龛石雕像体态姿势更加丰富。罗汉寺古佛岩的造像类似于大足石刻造像,但又有着许多的不同,大足石刻拥有三教合一的石刻造像特征,而且是由代表密教的赵智凤所建[2]。密教是在乘佛教、印度教和印度民间信仰的混合物,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化、俗信为特征,宣扬三密相应,即身成佛[3]。密教造像是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所致,印度教造像的特点追求巴洛克风格,夸张、威严、愤怒且取代凡人造型,多面多臂、持各种兵器、突出女神崇拜等特点,显然大足石刻佛像特点受到密教影响,而罗汉寺古佛岩并没有这些特点,这便是罗汉寺的古佛岩石刻造像有别于大足石刻造像的特征。
罗汉寺石刻造像在吸收了同一时期大足石刻的石窟艺术精华的同时,又结合了古代的石刻艺术传统特点,创立了自身独特的题材、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等模式。它遵循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的特点,体现了四川一带石刻传统模式的延续,并运用了独特构图形式来展现宗教力量。罗汉寺的石刻造像最能代表重庆市区佛教石刻造像文化的文化特征,它是重庆石刻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重庆人民的宝贵财富,是重庆佛教石刻造像研究活的文献依据。
三、罗汉寺石刻在重庆石刻中的历史地位及保护措施
(一)罗汉寺石刻在重庆石刻中的历史地位
在宗教石刻造像艺术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石刻造像尤为突出,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石刻造像以另外一种形式在传播着佛教的教
Tags:
上一篇:武汉会战时期国民党长江流域江防军研究下一篇:东周青铜提链壶的类型与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