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历史学 > 正文阅读资讯:东周青铜提链壶的类型与分期

东周青铜提链壶的类型与分期

[作者:崔杰[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衔环,与提链套接。Bb型Ⅳ式只出土于河南洛阳、陕县、辉县等地,大致为东周王室的势力范围,器形特征与纹饰均相似,纹饰为多带乳丁纹或蟠虺纹。Bc型Ⅰ、Ⅱ式提链壶在本期末段出现,特点是细长颈、高圈足外撇,主要出土于湖南、湖北地区,另外山东、河北等地也有少量出土。由此可见,第二期提链壶以圆腹提链壶为主,不仅分布范围广、出土数量多,且发展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山东地区延续了上一期末段的地方特色,出现时间也最早,其次是河南地区,再次是湖北地区,从地方特色出现的先后顺序看,河南和湖北地区可能都受到山东的影响,但也都发展出各自的特色。   第三期:属于这一期的提链壶类型仅有Bb、Bc二型。Bb、Bc型多是上一期已出现的器形,只是种类较上一期有所减少,Bb型仅剩Ⅲ、Ⅳ式,Bc型Ⅲ式、Ⅳ式为新出器形,其中Ⅲ式仅见于河北中山王墓,为北方地区特色,Ⅳ式仅1件,出土于河南洛阳。代表山东地区地方特色的Ba型壶已不见。本期提链壶出土数量和地点均有所减少,新出器类也较少,体现出提链壶逐渐衰落的迹象。   东周青铜提链壶依据腹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3个类型,A型为方腹提链壶、B型为圆腹提链壶、C型为椭圆腹提链壶。其中B型提链壶依据器物形态的差异又可分为3个亚型:Ba型为山东地区的典型器形,共同特征为细颈,鼓腹,平底,腹部侧面有一竖钮,提链链节哑铃形,捉手方弓形;Bb型主要出于河南、山西和河北地区,共同特征是有盖,细颈,鼓腹,平底,矮圈足;Bc型多出于南方地区,形体特征为有盖,鼓腹,平底,高圈足,圈足外撇。从类型学分析可以看出东周青铜提链壶在形态上的差异明显。   本文依据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参考墓葬定年等相关信息,将东周青铜提链壶分为3期6段,分期研究不仅提供了提链壶形态演变的时间序列,还为我们分析提链壶的产生和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113.   〔2〕临淄市博物馆.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6):17.   〔3〕高崇文.两周时期铜壶的形态学研究.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207-216.   〔4〕崔乐泉.山东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的序列.华夏考古,1992,(4):82.   〔5〕刘彬辉.山东地区东周青铜器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263-275.   〔6〕王恩田.东周齐国铜器的分期与年代.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27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