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解读《弗兰肯斯坦》中的被抛弃心理
怪物从一出生便遭到“父亲”的遗弃,他本性仁慈善良,但因生的丑陋无比而不被人类接受;他坚持行善,但得到的却是无情的毒打与驱逐;他渴望融入社会,但却屡屡被拒之门外。所有这些不幸——被“父亲”遗弃,被人类唾弃,被朋友抛弃的遭遇给他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才使他万念俱灰,萌生了报复“父亲”的念头。
从一出生便遭到其创造者的遗弃,孤零零地生存在世间,由此产生的恐惧成为他的心理活动的核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默默地守护德拉西一家但最终也没有得到他们的接纳的经历。在来到德拉西的住所之前,怪物只要出现在人的面前便会受到各种攻击,被打得遍体鳞伤。后偶然地躲到了德拉西住所旁的小棚里,这个简陋的小棚变成了他的栖身之地,由于之前的遭遇,造成了怪物深深的被抛弃的恐惧感,他不敢再出现人的面前,默默地帮助这家人,并渐渐地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心中积压的被抛弃的恐惧感使他只能以默默无闻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爱,默默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夜间为菲利克斯砍柴,在雪天为他们扫除积雪等等。后来在菲利克斯为萨菲上课的同时,怪物也获取了知识,但是知识的增加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苦楚。“知识的增长只能是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这个被人遗弃的可怜虫是多么不幸。”可见,怪物时时刻刻都在被遗弃的痛苦感受中煎熬。
他极其真切地渴望和这家可爱的人相识,虽然他很真挚地诉说对他们的爱,见到的依旧是冷酷的收场。就在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希望能够再做出解释时,德拉西一家已经彻底地离开了他的世界。一次又有一次地遭受抛弃最终促使怪物做出一系列极端的行动。
3.玛丽·雪莱被抛弃心理分析
仔细品读玛丽·雪莱,我们也会发现她的人生同样是被悲剧色彩所笼罩。小玛丽在出生后不久,母亲便与世长辞,继而父亲再婚,然而作为政界名人的父亲不能给予她过多的关照,继母又偏心与自己的亲生孩子。玛丽的家中常常会有诗人、作家和思想登门造访,和父亲进行交谈,而她的继母想尽办法不让她见到这些人,当大诗人柯勒律治来到她家朗诵诗作《古舟子咏》时, 玛丽只得藏在一个沙发背后偷听(钟世文,1980)。被抛弃的心理便潜进一颗幼小的心灵。十六岁时,邂逅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深受自由恋爱思想熏陶的玛丽在父亲的反对下和雪莱私奔。在她发现自己怀孕时,请求父亲的帮助,但其父亲却拒绝伸出援助之手。玛丽的第一个孩子夭折,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后生下第二个孩子,取名威廉。小说中第一个遭到怪物杀害的人物也叫威廉,从中可以看出玛丽·雪莱是如何将被抛弃的感受寄托到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创作于1818年,当时的玛丽仅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暂且不说其后丈夫溺水身亡,三个孩子相继夭折的遭遇,单就这十八年间的生活经历,我们便可以发现她被抛弃心理的丰富来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探究人物的心灵世界,精神分析不失为最佳选择。此篇论文通过深入人物的早期经历,探究了被抛弃心理的形成,以及如何被写进潜意识从而影响其一生。但这影响也因人而异,在弗兰肯斯坦身上体现为隐性的报复心理,在怪物身上是显性的报复心理,而在伊丽莎白身上则是感恩,儿时的被抛弃经历使她万分感激养父母对她的抚养与关爱,将家庭的责任独揽一身。此外,怪物的被抛弃心理是弗兰肯斯坦心理的写照,小说中呈现的被抛弃心理又是作者玛丽·雪莱心理的写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董建新.潜意识的形成和作用[J].现代哲学,1995(4).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青闰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
[4]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刘新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5]钟世文.雪莱夫人和她的弗兰肯斯坦[J].南华早报,19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