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新闻类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新闻出版业改革及面临的问题

关于新闻出版业改革及面临的问题

[作者:5189lw[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三 、新闻出版 界重组 的实践和构想
  2006年中共中央、闰务院下发文件,要深化体制改革,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2008年 3月 24日,江西出版集团打破地区界限,与中国和平出版社签署改制合作协议隆重揭牌 ,此举标志着出版行业真正实现了跨区域重组。其合作方式是,巾江西出版集团根据双方优势资源,对中旧和平出版社进行重组与改制,成立中闰和平出版有限公司,同时保留中  和平出版社的名称,其权益变更到中国和平出版有限公司:中闰宋庆龄基金会作为主管单位,江西出版集团为主办单位 ,控股中国和平出版有限公司。此次跨区域重组 ,是一次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出版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势互补是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以地方出版集团对中央出版单位进行跨区域重组 ,这一合作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探索性。 
  2008年 5月9日,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在海口挂牌成 。至此,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跨地域重组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新闻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其市场化发展之路已是“不可逆转”。2008年7月 18日,国家电网报社和同为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电力出版社整合,成立英大传媒集团。国家电网报社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转企改制的报社,而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是 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出版单位中第一家整体转制的出版社。 
  随着改革的推进 ,中央保留的党的机关报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党中央的理论性杂志《求是》等,其他中央级报纸、杂志和各行业 、各部委报刊等 ,一律和原单位“脱钩”,另由政府监管成立的法人团体来管理。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只保 留一份省(市)委机关报,其他报刊也一律和政府部门“脱钩”,由法人团体管理。各家报刊和原所属单位“脱钩”,由自负盈亏的法人团体接手,这意味着新闻出版业靠“政府补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以市场竞争来取代。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也在相关场合提出新闻出版改革“体制转换是难点”。大家觉得在体制内生活得很好相安无事。尽管竞争很充分,但是各自有各自的领域,各自有各 自的地盘,各自有各自的生财之道,并不太希望打破这种体制。 
  2008年 6月,新闻出版总署调查表明,全国有 40多家报业集团完成了事企分开,发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和跨地区经营形成了新的格局。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做了调查,其中,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  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 25.3%,最多的翻了三番;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负增长 43%。

   四、加快传媒业上市是改制的有效法宝 
  近年,出版业上市步伐开始加快掀起一轮直接融资热潮。先有粤传媒IPO登陆中小板,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后有辽宁出版传媒打包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上市、湖北日报集团借路围药科技签订《资产重组意向书》等。目前已有 9家改制到位的出版 、报业、发行集团公司在境内外上市,14家新闻出版企业的上市计划提上日程 。 
  1.辽宁出版传媒 
  2007年 12月 21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辽宁出版传媒 IPO的标杆意义在于其整体上市 ,而不是将广告、发行等商业经营与采编业务剥离出来单独上市。而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北青传媒、新华传媒、新华文轩等,都是媒体经营性资产上市,而非采编业务资产上市。辽宁出版传媒 IPO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未来新闻出版业整体上市会继续增加。 
  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后,加快实施了“出版策划”项 目,建立起对国内优质出版资源的综合性并购和开发机制 ,通过与国内知名出版策划人和有显著成就的出版企业家及其团队的联手合作,出版传媒已经取得主业强势发展的新活力,所形成的稳健、可持续快速增长能力正在明显体现。 
  目前,已与遍布世界主要国家的近500位作者建立起合作 ,内容资源广一涉建筑、景观、平面、包装等各领域。为了掌握图书出版产业链条中盈利丰厚的发行环节,出版传媒与十几家国外图书销售机构达成销售代理合作。 
  2.安徽出版集团 
  科大创新对安徽出版集团定向增发收购其出版发行资产 的方案 已于2008年 7月 31日获得证监会通过。安徽出版集团拟以其持有的所有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认购科大创新发行的 120303040股股份,占科大创新本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 61.60%。发行价格为 13.88元/股。股份发行购买资产完成以后,主业相应变更为出版业,由此,安徽出版集团成为国内第二家实现出版资产整体上市的出版集团。 
  本次收购完成后,科大创新将持有安徽新华印刷 65.92%的股权,新华印刷主要承手日集团的图书印刷 以及承接外部的商业印刷订单。2007年,新华印刷实现了营业收入 2.62亿元 ,净利润2730万元,其中,来 自于集团内部的收入约占50%。在重组科大之前,安徽出版集团有意将新华印刷单独 IPO,为了减少关联交易,2007年,公司将部分印刷业务向外转移,而 2008年这一块业务将回归新华印刷。 
  五、新闻出版改制后面临的问题 
  1.如何处理出版单位与主办方的关系问题 
  新闻出版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与主管主办单位脱钩,另组新闻出版集团作为出资人,集团当然要管人 、管事、管资产,这是一种市场管理。而原来的主管机构是一种业务管理(只对新闻出版业务的一种指导):如果变成企业集团,权力是要上收的,不仅要管人,还要管事 、管资产。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主办单位改成企业集团、变成出资人之后,成员单位作为二级法人很多经营自主权可能会受到约束,出版社跟集团的关系怎么处,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企业集团如何定位。一位报刊社负责人说,定位明确将有利于新闻出版业的企业化发展,定位不明确,会把新闻出版业“搞死”。组建集团,应该本着自愿的原则。可以把几家新闻出版单位撮合起来 ,每个单位在董事会里面出任一个董事,这样组合大家愿意参加。 
  2.媒体公信力如何保持问题 
  媒体的公信力是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赖程度,这是一种市场型的选择性信任。媒体的公信力往往被赋予另外一种表述,那就是“良心”、“责任”。关于媒体公信力问题,不仅是对转制为企业的新闻媒体,即使是在事业体制下 ,这个问题也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媒体”,它的经营应该指公信力的经营,不仅新闻要经营公信力,广告也需要经营公信力,媒体活动也要经营公信力。公信力是与新闻产品、经济运营“三位一体”的。试想,作为一个媒体,如果公信力丧失了,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中国自“十一五”初期开始推行文化体制改革 ,并逐步明确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一直进展迟缓,迄今尚未完成改制任务,并一直面临着如何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