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新闻类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电视新闻评论语言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评论语言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初探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论文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 传播特征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电视新闻评论被视为电视新闻媒介的旗帜与灵魂,也被视为判断电视台政治面貌和衡量电视台思想水准的主要标尺之一。本文从目前几种主要的电视评论语言形态中分析出它们共有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电视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尼葛洛庞帝预言“比特的比特(信息的信息)的价值可以高于信息本身。”①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少,获得独家新闻也越来越难。但新闻评论就有很大不同,独家观点、独家视角、独家解读都可以做到,且最容易被受众记住。
  2009年8月,央视新闻频道开始一系列节目改版,新闻评论的形态得到了扩展。电视新闻评论不仅是对纸媒评论语言的照搬和电视化,更多是将电视传播特点和新闻时事评论有机结合。
  一、电视新闻评论语言传播特征
  1、交叉融合性。新闻评论节目在近几年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特点不同的节目形态。形态的多样性也意味着分类界限的模糊。一个评论节目中完全可以含有各个语言传播特色,设有评论员、主持人采用访谈形式展开话题、节目中穿插新闻事件的调查短片、主持人即兴发表述评等,各种语言形态在节目中有机融汇。
  交叉和融合还体现在评论内容上。新闻评论已不仅立足于对事件是非的评论,还常常是评论的评论。这在读报式评论中最为明显。读报读新闻,也读报纸评论,在各报的对比中不仅评新闻,评言论,还在评媒体,评报业,评从报纸上折射出的整个社会心理。因而无论是新闻评论的形态还是节目的形态,其分类界限都越来越模糊,更多呈现融合趋势。
  2、舆论监督性。新闻评论节目因受众面广、实证性强,对消极****现象的批评揭露有更重的分量和更大的影响。随着时代进步和公民自主意识增强,电视新闻评论在批评报道方面的空间越来越大,其舆论监督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如在诸多新闻评论节目中,歌功颂德的内容逐渐隐退,而主创人员努力凸现的是与老百姓血脉相连的,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建设紧密相关重大监督类事件。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新闻媒体做到了不仅有话要说,而且有话必说,充分掌握社会赋予的话语的权力,建立自己的社会公信力。③
  3、评论可视性。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电视评论可以通过现场报道、纪实拍摄,发挥电视特有的声画一体优势。画面、声音、同期采访、字幕乃至电子特技等多种视听符号和表达手段的使用,让电视影像更有说服力。符号的多样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具有不同于主要诉诸文字的报纸评论及单纯运用声音的广播评论,只有将声音和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评论的优势。电视评论利用电视的直观性、形象性冲击观众视觉,把矛盾展示在观众面前,从而增强评论的可视性与可信性。
  4、迅捷即时性。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曹景行说:“第一解释权可能要比其他的解释更重要。……一件事情发生了,谁的解释快速准确,就可以注定它的解释权的权威。”④电视新闻评论时效性的最本质含义是评得恰逢时机。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评论,不抢“第一落点”,只抢“第二落点”,因为某些新闻事件需要一个调查和处理的过程,观察员才能作出最理性、富有建设性的评论。
  新闻评论追求时效性有时也会牺牲评论的深度,许多评论员迫于紧急性的压力,制造了一种快速思维。“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让他们去提供文化快餐,提供事先已经消化过的文化食粮……”⑤评论的“快餐化”使得评论出现模式化的苗头,这将大大损害电视评论的语言传播效果。
  二、电视新闻评论语言传播的发展趋势
  1、评论员和嘉宾队伍更加专业。评论员和嘉宾的专业化趋势,体现在评论观点的专业化。当前几乎所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学会了通过评论员或嘉宾表达观点的方法。但评论员和嘉宾的观点良莠不齐,有的评论员总是总结一些似乎绝对正确却实际上没有意义、很难令观众产生认同的观点。当一种观点四平八稳,绝对正确时,观众也就丧失了与这种观点争论的冲动。真理是在交锋中展现自身的,没有交锋,真理就会暗淡无光。所以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电视新闻评论理应秉持媒体人的责任感和舆论监督的使命感,使自己的观点更专业、更犀利和更有针对性。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而言,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做到独树一帜,就必须在评论观点上多下工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