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新闻类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上海广播名栏目《市民与社会》成功之道

试析上海广播名栏目《市民与社会》成功之道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本文提要】 《市民与社会》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屡获全国和上海市的新闻大奖。本文分析这个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认为其最重要原因是艺术地将导向融入话题之中,在官民对话之中,嘉宾激辩之间,在顺应民意民心的同时,坚持了核心价值观,故而成为“官民对话的桥梁,公众意见的论坛”。

  【关键词】  《市民与社会》 谈话类节目 民意 价值观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谈话类节目《市民与社会》自1992年10月26日开播以来,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这个节目探讨的话题平均每年多达250多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建、社会管理等各种公众关心的内容,获得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并频频获奖,如1999年获得了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2005年获得上海首批优秀媒体品牌,2007年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现任主持人秦畅先后获得全国第八届长江韬奋奖、2007年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而对上海市民来说,则丰富了午间的生活方式——收听谈话类广播节目。

  回顾《市民与社会》走过的岁月,分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艺术地将导向融入话题之中,在官民对话之中,嘉宾激辩之间,在顺应民意民心的同时,坚持了核心价值观。简要观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话题选择重民生

  谈话类节目的核心就是话题的选择。从《市民与社会》成功的经验来看,节目从自身定位出发,最看重市民所思所想,特别是那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争议性。市民关心什么?市民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最愿意听到哪方面的内容?这些问题始终是话题选择的依据与核心。

  2010年是上海世博年,在策划世博话题时,秦畅就十分注重与民生问题契合起来,并从3月份开始,就推出了一个“我为世博献计献策”的活动,让市民参与节目,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活动的开展,节目组采集了许多市民关注的话题。比如世博园区没有热水供应和绿色通道等问题,一经在节目中讨论,就得到很大的反响,直接推动了世博园区服务工作的完善。从多年前的二期课改,直至最近的24条公交线路的撤销和归并等问题,节目都紧扣了“市民与社会”的话题,最大限度地贴近市民的生活,切实反映了市民的呼声,同时也创设了一个平台,推动了官员与市民交流、上海与外地对话,从而不断增强节目的引导力,提高了对社会公共政策的影响力。

  二、观点表达更多元

  随着改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