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域下微博谣言的源起和对策研究
4、效果系统:群体无意识,催化微博谣言
在微博平台、社会场、网络场相互作用构成的效果系统中,群体无意识为微博谣言的生成提供了契机。群体无意识是指,“某个时期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但又很少或未曾被当时的人们所意识到的意识”⑦。也就是说大家跟随群体盲目的行进,群体感知、辨别意识的集体消失。在微博中的表现为:阻链未对微博内容真假进行分辨,看见其他阻链转发,自己便跟着转发,近而造成虚假信息肆意传播。针对微博中集体无意而造成虚假信息群体极化可能性研究,笔者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73份,有效问卷264份,发放地点为南昌市内五所大、中院校(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市第一职业中等专科学校、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外语外贸学院)及市中心八一广场上,发放形式为校园内及广场上随机发放,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介阻链信息转发标准统计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达68%(转发人数+好友@+偶像关注)的中介阻链,转发微博信息的标准是以别人转发为出发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群体极化,使微博谣言的扩散力迅速增长。
三、微博谣言治理的对策
1、系统审视:协调系统间关系,压缩谣言空间
在微博传播这个系统中,对子系统间的协调和规范,对于压缩微博谣言产生空间具有重大作用,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强化平台系统间联姻。微博与各大门户网站、论坛、新闻组及传统媒体等平台系统的联姻,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平台之间的联姻可以营造一个平衡的传播环境,达成信息生成渠道的“多元化”,弥补微博信息传递的缺点。②加强法律法规约束。加强法律法规对阻链的约束,是微博信息净化、健康传播环境营造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可以协调微博谣言生成与规避之间的预期,帮助阻链筛选出谣言规避的纳什均衡。倘若阻链明白生成谣言就会受到法律法规惩罚的预期,那么就会遵从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2012年2月开始的微博实名认证,就微博谣言规避的纳什均衡达成而言,是一项富有成效的规范。由于实行微博“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管理办法,有关管理部门可以对造谣者快速锁定,因此许多微博谣言制造者,发现自己的谣言引起广泛的“围观”后,在还没有受到法律法规惩罚的情况下,就自己出来辟谣。
2、文化审视:培育系统的传播文化,抵制谣言生成
在微博传播系统中,把规范的微博行为培育成微博文化,形成一把无形的抵制微博谣言的道德标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阻链媒介素养的培育,改变其媒介行为形成微博文化,达成抵制微博谣言的纳什均衡。所谓阻链媒介素养是指:微博阻链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热门话题中各种符号所表达的外延、内涵意义理解以及信息真伪辨别的能力。阻链媒介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特别是网络基础知识和微博知识的普及。阻链媒介素养得到提升后,势必会改变其传受习惯,使“草根性”的信息传播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形成不传谣不造谣的良好系统传播文化。另一方面实行阻链信誉“标签”化管理,对协调成微博谣言规避的纳什均衡,形成良好的系统传播文化具有突出的作用。平台对阻链长期的信誉表现,贴上不同等级的“标签”,暗示其信息可信度的高低,提醒广大受众对其信息进行谨慎甄别,以免损伤自己的信誉,可以有效阻止微博谣言的产生和传递。
参考文献
①周裕琼:《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2:14
②陈少波,《当谣言邂逅微博,是自净还是泛滥——自媒体环境下微博谣言的传播学分析及辟谣方略》[J].《新闻界》,2012(15):51
③王侃,《微博中的谣言现象分析》[D].西南大学,2012
④雷海平,《微博话语场中的意见领袖》[J].《现代交际》,2011(8):5
⑤http://news.e23.cn/content/
2012-05-08/2012050800058.html
⑥[美]斯蒂文·小约翰 著,陈德民、叶晓辉 译:《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18
⑦吴宁,《论群体无意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