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的造物文化,追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造物文化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传统认为:“文化”的“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记号,留痕迹;“化”则是生成、造化之意,指事物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1]由此可见,文化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物的形成之中的。因而可以认为,文化是基于物的内涵之表现,其载体为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朽的创造,这种创造不见得一定是宏伟的建筑或光辉的历史遗迹,可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景或者是不起眼的小器物,但只要我们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同样可以找到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感觉。
在现代设计中,很多从事设计的人抱怨不少设计作品中商业味过重,文化味不足。其实,文化特色并非要刻意去体现,它是作者深厚文化底蕴的自然流露——文化是不可能通过表面的摹仿和借鉴就能表现出来的。
传统文化是以儒道相结合的精神引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发展的。儒家学派提倡“仁义、礼制”,其目的是通过人伦的教化而获得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的思想是儒家一切社会思想之根本。[2]故此,传统文化的精神本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和谐”。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解读中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设计中,我们讲究对称、韵律等技法,在思想表达上我们追求隐约之美,讲究似有似无的缥缈感觉,其本质是为了营造一种现实与虚幻的和谐,也就是自我心灵与现实的交融。传统文化的韵味如果这样理解与把握就相对简单多了。
二、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桥梁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的教化与社会秩序的自然进化为前提的,同时,其教化的方向与人的本性又有着相悖的走向,它不是发掘人的本性而顺其自然,而是使人顺应自然,其本质是将人的本性人为地改变。因而,现代设计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消费者,是为了人这个核心,我们在引导消费者审美情趣的同时更多的是要适应和挖掘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对于现代设计来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设计思维中寻找到原创的思维火花,是很多设计师和设计工作者所孜孜以求的。而要获得富有民族特色的创意,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设计文化的原本获得突破性想法,也可以借助于历史上已经出现的一些携带文化气质的器物、用具、图案等。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将历史的符号直接带入某一项设计中去,这样极其容易使人感到哗众取宠和缺乏灵气。基于此,我们可以以历史上的文化载体作为引子,捕捉其中的设计内韵,使这种独具魅力的特质气息贯穿于现代设计之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