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审美对中国传统窗式的影响
摘要: 窗不仅具有采光的实用功能,同时还是人们通过视线进行内外交流的渠道,观物纳景,是视觉的中心点。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是文化与艺术的具体体现。中国的农耕文明、封建礼制、哲学思想影响着传统窗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窗式对中国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审美;传统窗式
中国古建筑是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的世界六大古老建筑之一。梁思成把中国古建筑称为“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可见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是文化与艺术的具体体现。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说道:“凿户牖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作为建筑的主要构件之一,窗的形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窗被不断地完善演变,不可或缺,与建筑本身一样,窗式的发展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影响。东汉的刘熙在《释名·释宫室》中是这样描述窗的:“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窗不仅具有采光的实用功能,同时还是人们通过视线进行内外交流的渠道,观物纳景,是视觉的中心点。窗式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产生了各种精美绝伦的窗式,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各种式样的窗式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
一、农耕文明的影响
1.自然条件
早期华夏民族居住在中原等黄土地区,木材较丰富,土木结合的原始建筑非常适合就地取材,适应当地环境等条件。所以中国古建筑多为木构架的结构,它的建筑形式受到木材本身的影响。梁思成称其为“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特征”,这是与世界上其他的石材建筑所不同的。木构架的建筑的一个相当有利的因素就是承重结构与周围围护结构分离,这种“墙倒房不塌”的建筑形式,使得墙体解放出来。不再需要考虑墙体承重的问题,窗可以更多的从采光、隔断和审美上发展。如安徽宏村和西递的古民居建筑,其中木雕隔扇,花窗都十分精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上的革新,让窗式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一些实用性功能,装饰性越来越强。原先为了遮挡风雨御寒,窗格会做得比较密集,或者用鱼鳞片状透明的物质来遮挡。玻璃出现之后,窗格间距越来越疏,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采光、借景、保暖的需求。
2.地域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