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角主义解读《堂吉诃德》
写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甘受苦难并百折不挠的堂吉诃德,与他战士的经历和囚徒的苦难有直接关系......没有作者非凡的人生经历,就没有《堂吉诃德》的非常情节。”[7]到小说第二部时,自我指涉现象则更明显,因为第二部中的人物几乎都是第一部的读者并时常对第一部点评一番。在第二部第三章里,学士参孙和堂吉诃德讨论了第一部里哪几桩功勋最杰出,也指出了第一部的一些问题和疏漏,比如没有将驴子丢失又复得的过程交代清楚,还评价说像《一个不该这样追根究底的人的故事》这样的穿插不伦不类,似有偏离主题之嫌,这些都是塞万提斯的自我反思,反映了作者的多视角叙事方式。 《堂吉诃德》是一次对小说的尝试,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的大胆创新。多层次的叙述结构、荒诞的视角观察和自我指涉现象都与后现代小说的特征吻合。尽管塞万提斯在当初写作时并未有意开创新文学流派,但在小说史上带来了重大突破。本文从视角主义分析是对《堂吉诃德》这样的经典进行重读,希望能够丰富对小说的理解。相信这部魅力经久不衰的小说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著.孟湄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 [2]华裕涛,冯宇玲.试论堂吉诃德的后现代性[J].学术交流,2012,(8) [3]王治河主编.后现代主义辞典[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塞万提斯著.屠孟超译.堂吉诃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朱彦明.超越实在论和相对主义:尼采的视角主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 [6]步朝霞.形式作为内容——论文学的自我指涉性[J].思想战线,2006,32(5) [7]王向峰.亦真亦幻的游走叙事——漫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