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社会文化 > 正文阅读资讯:论现代设计的社会文化属性

论现代设计的社会文化属性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摘 要]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设计,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为前提,以社会公众为目标受众,包含着社会化的设计观念和社会性的公共设计主题,并伴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而发展。现代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社会文化对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的风格具有主导作用。
[关键词]现代设计;设计文化;公共设计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文化形成于20世纪初期,在包豪斯时期首次达到高峰,并随着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而与大众生活日益密切。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的总和,社会文化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文明。设计也是一样,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设计是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为前提,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现代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以现代社会的公众生活为指涉对象的社会文化活动。现代设计在满足社会公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在实现设计的社会意义,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现代设计文化

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成因、外化及其产物,在普遍而广泛的意义上,文化是人类通过与外在的、构成创造前提条件的环境相适应所实现的一切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心态和行为样式,以及由这些方式和样式的需要所创造的产品[1]。这就是说,文化不仅包括物的方面,而且包括心的方面和心物结合的层面。文化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是人适应自然并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人适应社会并彼此相互联系的结果。文化一旦形成并不断演进、发展,又会制约包括设计师在内的所有人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构成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独具一格的生活风尚和行为样式。
同时,正如英国文化社会学家阿兰·斯威伍德所说:“文化是一种实践,是以意识、行动与特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然后寻求改变世界的一种手段。”[2]人的意识、价值观、心态结构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构成成分。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精神、风气和文化心理结构或文化心理逻辑,它们属于内在的隐形文化,对应于外在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常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显性文化。人们总是生活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之中,文化成为人们的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说,文化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自我表达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使用物的方式等。[3]从这个角度来说,以为公众创造合理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现代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现代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使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文化——现代设计文化。
现代设计文化是社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其基本表现形态便是现代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它能将社会公众的现实与理想、使用方式与审美理念、科学技术与艺术情感、商业经济与消费时尚、物质形态与精神意义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现代设计的观念和目的、设计对象的风格特征、设计活动本身和设计师自身的形成,都是社会性的。现代设计文化正是在社会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心态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社会的大机器生产和现代传播、消费手段,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生存依据和联系纽带的现代实用审美文化,它在与其他各种社会文化构成因素相互作用、渗透的过程中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

二、设计观念的社会文化分析

设计观念是人类进行设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认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人类的认知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扩展和深化的,人们对设计活动的认识同样受到社会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制约。

1.从“以人为本”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
衡量现代设计的基本尺度是人,所有的设计品无不体现人们的理想和情感以及价值期望,这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不同于只为少数权贵服务的旧式设计活动,现代设计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即人民大众,设计的基本构成包括大批量机器生产的设计方式、设计交流沟通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人们经济状况改变下的消费方式。现代大工业批量化生产和现代科技决定了现代设计文化的平民化和市场化特征。
“以人为本”乃是现代设计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原则,其实质是认为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要求设计活动及其成果对社会公众具有人性化关怀,是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的人本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设计中的体现。“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广大的消费群众,是具有健康的个性情感、精神欲望、价值期待和受一定社会文化制约的群体,不仅包括生理健康的人,还包括残疾人。
设计的大众服务和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广泛的联系和共同价值,全球问题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设计“以人为本”在新时期的体现。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设计和生产一味突出“以人为本”,单纯追求人的需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容易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反而使旨在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设计,结果与工业化一起造成了人类生态危机。倘若简单地以人类为世界中心,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来满足人的需要,那么这无疑会最终损害人类自身的根本利益。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人不是神……我们永远不会统治自然。”[4]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准备适应自然总是自然科学家精神的一部分。不过他想知道自然在做什么,自然界发生了什么。”[5]我们扩大这种“适应”的认识和行为主体范围,其实就可以把人类适应自然并与之协调一致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例如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就注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主张二者形成和谐的整体。他设计的“流水别墅”就充分体现了“建筑从属于自然环境”的理念,形成人与环境之间的丰富愉快的和谐一致。

现代设计的创造意义也正表现在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中,也就是通过协调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这反应在设计的观念上便是“天人合一”的设计,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便得以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的核心就是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融合一致,实现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