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社会文化 > 正文阅读资讯: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民间信仰

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民间信仰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海峡两岸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她发源于福建湄洲,又随着移民来到台湾并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并在今天的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增进两岸民族感情、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和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妈祖文化;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湄洲祖庙
  
  一、海峡两岸妈祖民间信仰的产生
  
  妈祖信仰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妈祖文化,经历了整整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所未曾有过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妈祖庙5000座,妈祖信众2亿人。
  (一)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妈祖民间信仰发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妈祖在短暂的生命中,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治病救灾等善行为乡邻感念,“人行善事,死后为神”,民众视她升天为神,称其为“女神”。乡邻感念她的恩德,在湄洲她“升化”的地方建立庙宇,进行祭祀。妈祖民间信仰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大国,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经过了许多岁月的累积,中国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人文模式,体现了中国文明海洋性的一面”。妈祖信仰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海洋历史发展的渊源,是海洋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因为海洋生存环境的风云变化,“大海无情,商海也无情”使得民众需要精神寄托,妈祖是海洋族群的精神寄托和保护神。从妈祖传说故事可以看到,妈祖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充满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海上女神,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敬仰和祭拜。在南宋时期,妈祖信仰已在海事活动最活跃的福建、广东和浙江等沿海各省传播。
  (二)妈祖信仰在台湾的传承。明清时期闽粤沿海人民掀起移居台湾的高潮,移民把祖籍地的妈祖等民间信仰也带到了新的移民地。这种民间信仰的移植象征两种意义,一是可以视为闽文化在移居地的延续与发展。二是妈祖是他们心中的保护神,有神的保护,它可以使不安的心灵得到缓解。因为移民在百般艰难的环境中离乡背井、漂洋过海迁徙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生活,移民迁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历程,特别是东渡台湾海峡移居台湾,迁徙途中充满各种生命危险,海峡茫茫,随时有船覆人亡的危险。移民在海上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即使顺利到达目的地,登上台湾岛,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中还会遇到更加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台湾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加上早期台湾尚未开发,荒野无边,猛兽当道,瘴气横溢,瘟疫流行,以及水土不服、缺医少药等情况严重威胁着移民的生命。而且,开垦荒地、海上作业、从事贸易等都时有不测风云。因此,需要借助神明的力量来摆脱各种恐惧和不安。渡海移民者只能祈求和依靠神灵的护佑,来确保航海与垦殖的平安。妈祖是闽粤的海上女神,当然就成为闽粤移民移居新环境的保护神。
  早期移民在渡台之际,动身之前,都要到当地妈祖庙祭拜,还要许愿一番。许多人祭拜之余,还要从寺庙带走一把香火、一尊小型神像,祈求分身的神像能与信徒同舟共济去开辟新的天地,保佑移民一路平安顺利。因此一旦定居下来,为答谢妈祖神灵的保佑,便设祠立庙奉神,而且往往还要由专人专程渡海返乡于祖籍地祖庙中,以“割香”、“分灵”等形式将妈祖神像恭奉入台,立庙建祠加以祭奉,使家乡的神灵同移民一起移居台湾,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比如,从湄洲祖庙分灵来台的湄洲妈、从泉州天后宫分灵来台的温陵妈、从厦门同安分灵来台的银同妈等等。海洋移民在移居地发展时,遭惊涛骇浪冲击,祈求妈祖神灵保佑航海平安,是海峡两岸妈祖民间信仰的特色。妈祖信仰是台湾社会的主要民间信仰,据统计,台湾自大陆分香的妈祖宫庙超过2000座,信众多达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可见,海峡两岸妈祖信仰的历史渊源是深远的。
  
  二、从妈祖信仰向妈祖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一)“妈祖文化”已在海内外形成共识。由于十年“文革”极左思想的影响,民间信仰包括妈祖信仰都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加以批判和清除,湄洲妈祖庙建筑群为此在“文革”被夷为平地。1978年复兴重建,并于1986年农历三月廿三神诞,按民间传统仪式举行开光。但是,人们特别是公职人员对于妈祖信仰还是有顾虑了。1987年重九,即民间传说妈祖羽化升天1000年纪念日,湄洲妈祖庙举行规模盛大的千年祭系列活动,并举办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正是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林金文教授提交的论文《要重视妈祖文化研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林教授的主要论点是:妈祖神话及其形成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妈祖文化历史悠久,且早已远播海外,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积极作用,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它对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对内起联系本民族成员的纽带作用,具有民族的内聚力。会后经媒体广泛宣传,“妈祖文化”的提法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今天,弘扬妈祖文化已经在海内外形成了共识。现在,由官方主办的“妈祖文化节”、“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仪式越来越隆重。而且,在妈祖信仰最普及的台湾,妈祖庙成为兼具宗教、经济、文化、娱乐和社交等功能,许多妈祖庙乐于回馈社会,出资兴建医院、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使妈祖信仰的文化内涵愈加突出。2004年大陆成立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国家有200多家团体会员。此外,妈祖文化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研究和妈祖信仰密切联系的学科领域并出现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学术成果。由此可见,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妈祖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由妈祖信仰形成的妈祖文化圈,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大层面的内容:
  第一,妈祖文化的“道德”内涵。妈祖文化最深的内涵在于人格魅力,在千百年的嬗变过程中,信众不断丰富妈祖的完美道德品质,妈祖形象已成为道德的化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大成。妈祖之所以成为人们敬仰和祭拜的女神,首先是因为妈祖的美德。妈祖的完美道德品质,忠义孝悌、救民疾苦、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无私利他的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信众心目中,“妈祖形象尽善尽美,妈祖精神包含着真善美的价值和道德内涵。信众信仰妈祖,意味着认同妈祖所代表的真善美价值观和道德观”。妈祖的形象是慈祥、博爱、亲切、无私、勇敢。妈祖受到历代朝廷的多次褒封,封号也从“通灵女神”渐次升格为“夫人”、“妃”、“圣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说明历代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以道德化的妈祖形象作为教化百姓的最有效的伦理教材。可见,妈祖文化的内涵首先是从道德人格层面上来理解的。
  第二,妈祖文化的“信仰”内涵。正因为“信仰”,才使妈祖拥有2亿多的信众。信众祭拜妈祖、信仰妈祖,是相信妈祖是非常灵验的。人们出海的安全、海上贸易的顺利、旅途的平安,以及求子、求财、求福等等,都相信妈祖会显灵助其愿望的实现。所以,信众对妈祖是非常虔诚的。台湾一位老太太从1987年到2000年,共来湄洲妈祖庙朝拜25次,直到90岁高龄。2004年台湾嘉义县朴子配天宫妈祖信众437人来湄洲朝拜妈祖,其中一位林女士在妈祖神像前,三拜九叩,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终于来到了妈祖圣地。”林女士家祖上三代都是妈祖的忠实信徒,其祖父、父亲一生都期盼来妈祖圣地朝觐,但由于两岸未“三通”等原因,至死夙愿未偿。其父临终前,希望她一定要争取来圣地朝觐。这是妈祖信众对妈祖虔诚信仰的典型案例。虔诚的信仰是信众的精神寄托、是信众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是信众开创事业的精神支柱。“信仰”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内涵。
   第三,妈祖文化的“多学科”内涵。妈祖信仰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本身就印记着丰富的历史。在妈祖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妈祖文化圈:妈祖庙的建筑艺术、书法艺术、文物珍品;由妈祖信仰形成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口传文学;包含着妈祖信仰的民俗学、华侨史、航海史、海外交通史等等,从研究妈祖信仰人手,可以进入众多科学研究领域。“流传千年的妈祖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涉及历史、文学、艺术、民俗、宗教、建筑等各个方面,在我国沿海地区源远流长,尤其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民间文化纽带。”我国文博界老前辈王振铎先生著文指出:天妃宫是研究历代经济史、海外交通、民族学、民俗学、航海史等的珍贵资料,呼吁各界要加强保护天妃宫。2006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文化部文化遗产司组织专家评审,湄洲妈祖祖庙、湄洲妈祖祭典分别人列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反映了国家非常重视保护妈祖文物、弘扬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是民间信仰中的主体文化,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是两岸交流最大的共同点,在海峡两岸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