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社会文化 > 正文阅读资讯:《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启示

《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启示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三、《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的地位、作用和对当代现实的启示

 
  马克思在《形态》中阐明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的世界历史理论,同时也是作为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的关键一环。《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一种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判断和分析,奠定了今天"全球化"理论的思想基础,对当代现实的理论及其实践仍具有重大启示。

 
  (一)《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在扬弃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思想,吸收了其中以整体性看世界历史的视角,遵循了马克思在批判以往各种思潮、观点、理论所运用思想方法,即扬弃的辩证方法,这种方法在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的脉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是一以贯之的。

 
  关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所在,也是马克思毕生思考的核心问题,《形态》中所展示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从它的理论基石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立论出发点,到最终的价值回归都贯穿了人文关怀的人学理念。《形态》中的实践性不仅反映了马克思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的实践的观点,更加革命性地证明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其中论证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将实现,也是以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前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科学论证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探索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上起着一种承前启后和纽带的作用,这也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动因。我们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在《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对当代现实的启示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在《形态》中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事实提出了革命性的世界历史理论,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对当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复杂现实来说,我们不能照搬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套当今的现实,而是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吸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前实际出发,着重从规律性的认识、战略全局的视野、世界性的眼光探究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进行改革发展和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前,我们党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就必须考虑到这一主题背景,需要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看中国的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就在于世界历史的开创使原有的封闭的、隔离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逐渐形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启示我们要改革发展,必然要坚持改革开放,与世界对话,吸收世界上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不断发展自己,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25].当前,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利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促进国内改革开放,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指出,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26]

 
  这就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体现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巨大作用,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开放还要同当下具体的"一带一路""双引擎"等国家发展战略有效衔接起来,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无论如何怎么开放,最终都需要落到解放人、发展人的历史使命上来,从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到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蕴含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突出的人文关怀性。总之,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精髓的伟大革命,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是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思想法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开拓未来的重大历史使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实践,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4][6][7][8][9][10][11][12][13][15][16][17][19]

 
  [20][21][2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3、38、11、11、23、17、23、30、32、32-33、30、33、30、31、51-52、33、32.

 
  [2]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三联书店,1956:47.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54.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