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社会文化 > 正文阅读资讯: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

[作者:王俊德[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单刀会》中的关羽冒险过江,毅然赴会的勇气固然令人敬佩,然而他只身过江东并不是好勇斗狠,酷嗜征战仇杀、天不怕、地不怕的血勇之徒。而是在坚持道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剧中的关羽不但有“匹马单刀镇九州”的超人本领,而且具备卓越的政治见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风度。他一亮相,便从刘邦开国谈到天下三分的过程,指点江山,纵论古今,气度不凡地论述了楚、汉的兴亡得失。他坚毅执着,如山岳惊涛,万千困难不可摧折。他谈笑风生,大义凛然,举手投足之间,便能破敌制胜。 
  《赵氏孤儿》中的程婴为保全赵家命脉,不但能做到以亲子来假冒赵氏孤儿,而且在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当着程婴的面三剑剁死程婴亲子的大变故中,他从容不迫,忍痛不语,冷静自若,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这样的勇与历史上英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沉着与冷静同样有着惊心动魄的感染力量,都是大勇的表现,是坚强而完满的生命的象征,元杂剧中的英雄用他们的生命和超凡的勇向我们显示了生命的意义应该是什么。 
  2.至爱之仁 
  仁是儒学的理论基石,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孔子所讲的仁,源于孝悌,再从孝悌层层向外推广,上升为普遍的人类之爱,最后达到“泛爱众”。在孔子看来,“仁”的精神是从主体身心出发,超越血缘关系而尊重他人权利并普遍性地爱他人。“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论语 ·颜渊》)。这是“仁”的精神的最重要特征。元杂剧中的传奇英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都具有这种传统文化特征。《单刀会》中的关羽明知鲁肃为讨还荆州,设下圈套却毅然到江东赴宴,固然充分表现了他智勇过人的光辉形象,但关羽冒险过江东,并不是要逞一己之勇,而是为了不使人民再遭涂炭,是要以最小的代价稳定动荡的军事局面。在江东,关羽和鲁肃面对面交锋之前,他义正辞严,酣畅地敞露心曲,惨切地感叹战争,以古代吴、越纷争使两国百姓饱尝战乱之苦的惨痛的历史教训,力斥鲁肃的阴谋,及时平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纷争。这里的关羽,是具有极大仁爱之心、消弭战争的英豪,是用自己的实践去达到仁爱的最高境界的英雄。 
  儒家的仁爱没有特定的对象,只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纵横港汉一千条,周围方圆八百里”(《双献功》)的梁山泊是光明的所在,正义的象征。剧中受压迫的人往往要到梁山告状、求助。《李逵负荆》、《燕青博鱼》杂剧中出现的“忠义堂”、“替天行道”等不仅仅是英雄们为了对抗官府所提出的政治口号,而且也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是作者所倾力赞美、歌颂的对象。《渑池会》中的蔺相如在遭到了廉颇的侮辱与殴打时,却为了不使“士马相践,庶民涂炭”,从容忍受,并说“俺为臣者当要赤心报国,岂记私仇呵!”表现了关心人 民的思想。
  在《李逵负荆》中,当李逵听到王林说女儿被他最尊敬的大哥宋江、鲁智深抢走,并拿出红绢褡膊为见证时,便怒气冲天地回山追查,他大怒,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为的只是对人民的同情。所以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仁是最高的道德表现,是不断企及的理想和目标。
  3.忠信之义
  在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义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义的观念对塑造中国人的道德直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早在《礼记 -中庸》中就有:“仁者人也,义者宜也”的论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义,善也。引申之训也。从羊者,与善、美同意。”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就是讲君子应该把义放在个人道德修养的首位,并作为本质内容。
  民间受孔子正统道德观的影响,把主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的“义”在生活中具体化为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助以及知恩图报的原则。元杂剧中许多三国戏所表现与弘扬的就是义的道德标准,杂剧中的关羽就是“义”的化身,他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演出“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的壮举,体现了“义”这一道德原则在封建社会中之价值。 
  水浒戏也对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替天行道”的政治口号本身就认为梁山好汉所从事的是一种义举,梁山事业的凝聚力就是义气。《单鞭夺槊》中在原来的主人刘武周死后李世民来劝降时,坚持要为其先主服孝三年,以“尽君臣礼”。既是忠的体现,又是内在的义的道德标准的外现。归顺李世民后,他发誓:“我必然舍这一腔热血,为国家出力”,也是出于感激李世民对他器重的义举。
  元杂剧中所描写的这一切,对于市井读者却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因为这种道德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崇尚的。关羽后来成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固然与统治者要求人民效忠有关,却也离不开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的理解。
  结语
  元杂剧的作家们把英雄的理想精神和人格魅力融会于对生活的哲理思索之中,以英雄形象引导读者和观众主动走进现实生活,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更多地以理性的认识去剖析正在经历的生活的品质,去思索英雄人物悲壮生活历程中所容涵的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生、人性、人道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读者以潋隋、灵感和理性浇灌出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M].台北:晓园出版社,1991.
  [2]顾宇倩.元杂剧中三国戏艺术管窥[J].扬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3]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上海:中华书局,1983.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