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思想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二)开展重“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就是对义与利的取舍,前文已经作过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任一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它的确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们每天都忙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可越是在以求“利”为主流的社会里,人们越需要一鸣警钟,唤醒人心底处的“义”之心。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说道:“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此句与《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校道德教育开展重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义”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是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重“义”教育还要做到“度”的把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40条“见义勇为”已被删去,重“义”教育并非一味强调发掘学生的“义”端,而应是在尊重自我生命的前提下伸张正义。
(三)强调躬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得到食物和其他的照料,但尽管幸福也需要外在的东西,我们不应当认为幸福需要很多或大量的东西……因为,幸福的生活在于德性的实现活动”。[5]宋代诗人陆游曾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强调的是要想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躬行实践。做学问尚且如此,做人更应做到“躬行”。“君子欲讷语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都是在强调躬行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注重学生对知识在记忆上的掌握程度,在考试分数上的数值多少,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思考和对理论知识的躬行情况。[6]如今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方位的教育。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强调躬行,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亲力亲为的“躬行”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4]杨晓辉.孔子德育思想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4).
[2][3]白浩强.从《论语》看孔子的德育思想体系[J].基础教育研究,2012下半月
[5]邓建华.《论语》中的修身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10).
[6]钟爱娜.教育研究《论语》中的德育方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