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百合花》中的情感线索

浅析《百合花》中的情感线索

[作者:马翀[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 要:茹志鹃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女作家,她的成名作《百合花》是“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另类书写。从情感线索来探究《百合花》能够体会文章深切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情感线索;百合花;人文关怀 
  在革命历史小说兴盛的年代,茹志鹃的《百合花》以诗意的叙说革命历史的方式游走在主流边缘。时隔数年,《百合花》则以其文学主题的多义性成为文学评论界关注的重点,分析小说中的情感线索便是对其主题进行探讨的一次尝试。 
  茹志鹃在小说中巧妙地设置了三个人物,二女一男。不同于以往的“革命+恋爱”的叙述模式,作者设置了两个女性,一个是文工团员——“我”,一个是老百姓——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这就将原先的一对一模式二分化,有了“革命者+革命者”和“军+民”两种形态。 
  茹志鹃自己曾写道:“‘我’对通讯员建立起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但它又不是一见钟情的男女间的爱情。‘我’带着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他,牵挂他。”这是作者希望“通讯员”这一人物形象所能达到的效果。但是,“小通讯员”对我的感情则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这种同乡式的感情,这在文章开始的描写中就可以体会到。 
  因为“我”是一个女同志的原因,在行走的过程中“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休息的时候,小通讯“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当“我”故意和他面对面坐着的时候,他“立即张煌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dan,局促不安。”而当“我”问到他有没有娶媳妇的时候他更是“飞红了脸,更加忸捏起来。”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同乡情了,而是一个年轻的男性在一个年轻女性前的正常状态,正因为他年轻很少接触过女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忸捏”、害羞状态。虽然“我”对“小通讯员”可能有故意接近之嫌,但正因如此,“在‘我’的映照下,他是一个有着对异性特殊、微妙心理的个体,”“对异性的朦胧意识及由此产生的羞涩感”才得以生动地表达出来。由此,文章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便在革命话语环境中悄悄绽放,成就了小说的多重性和文学价值。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