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四世同堂》中的长子受难现象

浅析《四世同堂》中的长子受难现象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二、个体受难的悲剧意义

瑞宣们既是家族长子,更是时代长子。在国难家仇的大时代情况下,他们要想突围出时代无异于想拽着自己的头发逃离地球一样的荒谬。瑞宣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是新旧交替的产儿,清楚自己在历史中的坐标位置,同时认同自己的历史使命,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就像水中的鱼儿,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但在阵痛中挣扎的古中国是不会成为他们的战场,而只会成为他们在此上演人生无奈悲剧的场所。外在的大环境下的受难是与当时中国特殊情况不可分割的,是彼此共在的。但笔者认为更多是来源于瑞宣作为长子们同时更是古中国最后一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第一批不系统的接受西方外来文化影响下的文化心态使他们理想与现实,希望和失望之间分歧日益加大,使他们在面对生存和死亡矛盾时不知所措。他们想走一条中性道路,但在特定环境下是无任何可行性的,于是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变为一种异己行为,一种不被自我和社会认同的行为,也是无意义的行为。

瑞宣的受难首先是身体上的,但更多是精神上的炼狱。但瑞宣并不是双重精神分裂性格,他对钱默吟的感情及他积极的看护钱默吟都可以看的出瑞宣是积极的自我救赎。他逐步的认同了钱先生的所作所为。现在,他看钱先生简直就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真的,耶稣并没有怎么特别的关心国事与民族的解放,而只关切着人们的灵魂。可是,在敢负起十字架的勇敢上说,钱先生的确值得崇拜。不错,钱先生也许只看到了眼前,而没看到“永生”,可是没有今天的牺牲与流血,又怎能谈到民族的永生呢?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在钱先生的帮助和指引下,瑞宣逐步摆脱了受难的境遇。笔者认为,受难书写源于生命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一是来自于对现实的忧虑,二是源于对自我的探索。生活的悲剧既来自于人性的弱点,也来自于社会性的结构,同时还有时代的烙印。

参考文献

[1]老舍.《四世同堂》《老舍文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3]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

[4]杨经建.《家族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岳麓出版社.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