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围城》比喻的艺术魅力
[摘 要]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最具感染力的是它的语言艺术,而它的语言最大的亮点是形式多样、妙趣横生、 极富创造性的比喻,文中试着从宏大精警的隐喻结构、虚实同构的比喻艺术、比后点题、比前引导、多侧面反复设 喻、情理哲思兼具的特色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钱先生比喻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钱钟书;围城;比喻艺术
一代鸿儒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以1939年留法学生方鸿渐学 成归来、辗转奔波、到处碰壁的故事为中心,展现了一群 留法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家庭等人生问题上遇 到的种种矛盾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 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社会心理。小说从独特的 文化视角,深入地剖析了旧社会的文化精神,揭示了那些 辗转于中西两种文化氛围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 机。小说表面浓郁的戏剧色彩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意味, 使读者在掩卷大笑之余又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而作品 中俯拾皆是的奇思妙喻更是形成这种幽默讽刺风格的一 个重要的方面。大作家秦牧认为:“美丽的比喻简直像是 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据有人粗略统计, 《围城》一书的比喻多达七百多条,几乎页页皆喻,段段 皆喻,简直到了无所不喻的地步,堪称比喻修辞的百花 园。文中的比喻又意蕴深邃、幽默睿智、哲理情思兼具.
这位学者型的作家,以其丰厚的学养、睿智的设喻,将小 说的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本文把《围城》中的比喻归 纳为以下五个特色.
一、宏大精譬的隐喻结构 小说的书名《围城》本身就是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 比喻。据说《围城》之名取意于法国的一句成语,即“被 围困的城堡”,说的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 逃出来”。英国也有一句类似的古话,说的是一个“金漆 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不管是“被围困的城堡”,还是“金漆的鸟笼”,都是一个 比喻,它象征爱情婚姻这一世人永远也识不破、跳不出的 怪圈。但它所喻指的对象并不是确定的,包含的内容也 极为丰富。正如方鸿渐所说的:“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 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 感想。是啊,在局外人的眼里,留学生的招牌、专家教授 的头衔、阔商政客等社会名流,是多么让人艳羡!”钱先生 的杰出之处正在于他通过方鸿渐这个现代人的生存体 验,对人的存在处境的荒诞性作了创造性的并堪称是经 典性的揭示。钱钟书先生正是用围城与人,笼子与鸟的 比喻,形象深刻地展示了“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围城”本是一个封闭的实体,而钱先生却将人类生 存状态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意志、行为、心理等等 全部投放到这一具体的实体中,使“围城”充满了哲理意 蕴,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具象的事物,而泛化为人类生存 的一种普遍范式。小说中最典型的隐喻本体是婚姻,但 钱先生却赋予其更为广泛的寓意。由“结婚”而推广到家 庭、事业、现实人生、人类理想、人们的生存境况等等,无 一不是围城,无数的人想冲进去,而进去之后却又失望地 逃出来,逃出来之后其实已经又陷入另一座无形的围城.
小说主人公方鸿渐恋爱婚姻中,与几位女性的情感纠葛, 以及家庭、事业都是一次次陷入矛盾处境。恋爱失败后, 到内地求职,在三闾大学落聘后,又回到上海,路上历尽 艰辛和痛苦,但所遭到的却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座又一座 的“围城”。就这样,出城,等于又入城,再出城,又再进入 城……永无止境。每一次都是费尽心力冲进去,立刻发 现不是理想所在,再想方设法逃出来,真是乘兴而入,败 兴而出。我们现代人常常被这种矛盾所困扰所苦恼,但 这种矛盾所具有的日常性不久锉灭了我们的矛盾的感觉,而且会使人们慢慢变得毫无感觉。这一隐喻结构所 暗含的现代人对人生处境的哲学思考正是钱先生“围 城”这一隐喻的要义。它寄寓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真挚 和警拔的文学思考.
二、虚实同构的比喻艺术 一般的比喻都是用具体事物来比具体事物,或者用 具体事物来比抽象的道理,从而使得抽象的道理更加形 象具体,但是钱先生的比喻却一反常规,用抽象的道理来 比具体形象物,以虚喻实,以俗喻雅,以丑喻美,使得比喻 的本体和喻体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虚实相生,给人耳目 一新之感,在心理上消除人的审美疲劳,激发读者的情 思。这些比喻都运用得非常巧妙,令人叫绝.
例如:“有人叫她(鲍小姐)‘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 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 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非一丝不 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1]这里用“真理”和 “局部真理”来比近乎“赤裸裸”,而“并未一丝不挂”的鲍 小姐,用抽象概念来比形象具体的人,给人以新颖奇特 之感.
再如:“方鸿渐看唐小姐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 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1]用“音乐停止后袅袅 空中的余音”来比唐小姐不笑时“脸上还依恋着笑意”, 这种用有声无形的语音比无声有形的笑意,用听觉比视 觉,抽象比具体的通感手法,引起读者对唐小姐风韵的丰 富联想.
再如:“她(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 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 当。”[1]这里把女人的大眼睛比作政治家“大而无当”的 大话,非常形象,让人看了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得巧 妙而贴切.
再如:“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 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 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这个比喻把方鸿渐的假文凭比 作亚当夏娃下身遮盖的树叶,以庄喻谐,揭露了方鸿渐那 些留洋学生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丑态.
小说中这样以虚喻实、虚实同构的比喻很多,作者用 许多精心选取的意象给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作比,往往 给人一种新颖奇特之感,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 达到了揭露事物本质的写作意图.
三、比后点题,比前引导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管锥篇》中这样写道“夸饰以不 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理无二致”,“不同处愈多愈 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料,比 喻就愈新颖”。[2]《围城》中比喻的本体、喻体大多为“远 距”、“殊异”的事物,而作者能很准确地把握本体和喻体 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度,创造出大量新颖独特 的比喻。为了帮助人们领悟比喻的妙处,作者在设喻之 前注重引导读者向作者思路思考,喻后又把人们看来似 乎毫不相干的本体、喻体之间的区别联系点出来,使读者 恍然大悟、迷津顿开,从而使比喻贴切自然又独特新颖.
例如:方鸿渐留洋归来途中在船上与鲍小姐同居而 被人发现,心情很糟糕,想讨好鲍小姐却总是不得其法, 不经意间听鲍小姐说她的未婚夫李医生是虔诚的基督徒 时,方鸿渐说:“救生命不能信教。医学要人活,救人的肉 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请 大夫,吃药;医药无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师和神父来送 终。学医而兼信教,那等于说: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的 活,至少我还能教他好好的死,反正他请我是不会错,这 仿佛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太便宜了!”[1]这一段用 “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来比李医生“学医而兼信教” 表面看来毫无联系。作者在比前写道:“医学要人活,救 人的肉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 就得请大夫,吃药;医药无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师和神 父来送终。”这一描写就把读者引到作者思路的轨道上, 使人很容易地体会到这一妙喻的好处,而且使读者觉得 这样的比喻合情合理.
再如,在前面的比喻中,把鲍小姐因为穿得太少比作 “熟食铺子”。如果不看下文,人们很难理解,但是作者在 下面点到“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 开陈列”,马上让人觉得这个比喻独特而贴切了。接下来 的比喻把鲍小姐比作“真理”,其原因是“据说真理是赤 裸裸的”,这一
[关键词] 钱钟书;围城;比喻艺术
一代鸿儒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以1939年留法学生方鸿渐学 成归来、辗转奔波、到处碰壁的故事为中心,展现了一群 留法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家庭等人生问题上遇 到的种种矛盾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 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社会心理。小说从独特的 文化视角,深入地剖析了旧社会的文化精神,揭示了那些 辗转于中西两种文化氛围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 机。小说表面浓郁的戏剧色彩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意味, 使读者在掩卷大笑之余又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而作品 中俯拾皆是的奇思妙喻更是形成这种幽默讽刺风格的一 个重要的方面。大作家秦牧认为:“美丽的比喻简直像是 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据有人粗略统计, 《围城》一书的比喻多达七百多条,几乎页页皆喻,段段 皆喻,简直到了无所不喻的地步,堪称比喻修辞的百花 园。文中的比喻又意蕴深邃、幽默睿智、哲理情思兼具.
这位学者型的作家,以其丰厚的学养、睿智的设喻,将小 说的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本文把《围城》中的比喻归 纳为以下五个特色.
一、宏大精譬的隐喻结构 小说的书名《围城》本身就是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 比喻。据说《围城》之名取意于法国的一句成语,即“被 围困的城堡”,说的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 逃出来”。英国也有一句类似的古话,说的是一个“金漆 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不管是“被围困的城堡”,还是“金漆的鸟笼”,都是一个 比喻,它象征爱情婚姻这一世人永远也识不破、跳不出的 怪圈。但它所喻指的对象并不是确定的,包含的内容也 极为丰富。正如方鸿渐所说的:“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 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 感想。是啊,在局外人的眼里,留学生的招牌、专家教授 的头衔、阔商政客等社会名流,是多么让人艳羡!”钱先生 的杰出之处正在于他通过方鸿渐这个现代人的生存体 验,对人的存在处境的荒诞性作了创造性的并堪称是经 典性的揭示。钱钟书先生正是用围城与人,笼子与鸟的 比喻,形象深刻地展示了“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围城”本是一个封闭的实体,而钱先生却将人类生 存状态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意志、行为、心理等等 全部投放到这一具体的实体中,使“围城”充满了哲理意 蕴,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具象的事物,而泛化为人类生存 的一种普遍范式。小说中最典型的隐喻本体是婚姻,但 钱先生却赋予其更为广泛的寓意。由“结婚”而推广到家 庭、事业、现实人生、人类理想、人们的生存境况等等,无 一不是围城,无数的人想冲进去,而进去之后却又失望地 逃出来,逃出来之后其实已经又陷入另一座无形的围城.
小说主人公方鸿渐恋爱婚姻中,与几位女性的情感纠葛, 以及家庭、事业都是一次次陷入矛盾处境。恋爱失败后, 到内地求职,在三闾大学落聘后,又回到上海,路上历尽 艰辛和痛苦,但所遭到的却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座又一座 的“围城”。就这样,出城,等于又入城,再出城,又再进入 城……永无止境。每一次都是费尽心力冲进去,立刻发 现不是理想所在,再想方设法逃出来,真是乘兴而入,败 兴而出。我们现代人常常被这种矛盾所困扰所苦恼,但 这种矛盾所具有的日常性不久锉灭了我们的矛盾的感觉,而且会使人们慢慢变得毫无感觉。这一隐喻结构所 暗含的现代人对人生处境的哲学思考正是钱先生“围 城”这一隐喻的要义。它寄寓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真挚 和警拔的文学思考.
二、虚实同构的比喻艺术 一般的比喻都是用具体事物来比具体事物,或者用 具体事物来比抽象的道理,从而使得抽象的道理更加形 象具体,但是钱先生的比喻却一反常规,用抽象的道理来 比具体形象物,以虚喻实,以俗喻雅,以丑喻美,使得比喻 的本体和喻体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虚实相生,给人耳目 一新之感,在心理上消除人的审美疲劳,激发读者的情 思。这些比喻都运用得非常巧妙,令人叫绝.
例如:“有人叫她(鲍小姐)‘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 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 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非一丝不 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1]这里用“真理”和 “局部真理”来比近乎“赤裸裸”,而“并未一丝不挂”的鲍 小姐,用抽象概念来比形象具体的人,给人以新颖奇特 之感.
再如:“方鸿渐看唐小姐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 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1]用“音乐停止后袅袅 空中的余音”来比唐小姐不笑时“脸上还依恋着笑意”, 这种用有声无形的语音比无声有形的笑意,用听觉比视 觉,抽象比具体的通感手法,引起读者对唐小姐风韵的丰 富联想.
再如:“她(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 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 当。”[1]这里把女人的大眼睛比作政治家“大而无当”的 大话,非常形象,让人看了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得巧 妙而贴切.
再如:“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 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 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这个比喻把方鸿渐的假文凭比 作亚当夏娃下身遮盖的树叶,以庄喻谐,揭露了方鸿渐那 些留洋学生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丑态.
小说中这样以虚喻实、虚实同构的比喻很多,作者用 许多精心选取的意象给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作比,往往 给人一种新颖奇特之感,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 达到了揭露事物本质的写作意图.
三、比后点题,比前引导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管锥篇》中这样写道“夸饰以不 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理无二致”,“不同处愈多愈 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料,比 喻就愈新颖”。[2]《围城》中比喻的本体、喻体大多为“远 距”、“殊异”的事物,而作者能很准确地把握本体和喻体 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度,创造出大量新颖独特 的比喻。为了帮助人们领悟比喻的妙处,作者在设喻之 前注重引导读者向作者思路思考,喻后又把人们看来似 乎毫不相干的本体、喻体之间的区别联系点出来,使读者 恍然大悟、迷津顿开,从而使比喻贴切自然又独特新颖.
例如:方鸿渐留洋归来途中在船上与鲍小姐同居而 被人发现,心情很糟糕,想讨好鲍小姐却总是不得其法, 不经意间听鲍小姐说她的未婚夫李医生是虔诚的基督徒 时,方鸿渐说:“救生命不能信教。医学要人活,救人的肉 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请 大夫,吃药;医药无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师和神父来送 终。学医而兼信教,那等于说: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的 活,至少我还能教他好好的死,反正他请我是不会错,这 仿佛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太便宜了!”[1]这一段用 “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来比李医生“学医而兼信教” 表面看来毫无联系。作者在比前写道:“医学要人活,救 人的肉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 就得请大夫,吃药;医药无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师和神 父来送终。”这一描写就把读者引到作者思路的轨道上, 使人很容易地体会到这一妙喻的好处,而且使读者觉得 这样的比喻合情合理.
再如,在前面的比喻中,把鲍小姐因为穿得太少比作 “熟食铺子”。如果不看下文,人们很难理解,但是作者在 下面点到“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 开陈列”,马上让人觉得这个比喻独特而贴切了。接下来 的比喻把鲍小姐比作“真理”,其原因是“据说真理是赤 裸裸的”,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