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希望》:“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希望》:“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飘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体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迟暮也即凋零了。
  前面把孤寂之感归结为“我大概老了”,诗人明明知道自己老了,“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那为什么还这么说呢?这里交代了更深层的原因——“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身外的青春”又是什么呢?胡尹强说得对:“是隐喻许广平和许广平对诗人的爱情的”⑤,这是破译《希望》的关键之处,青春消逝指爱情的消逝,自己年轻时没有爱情,青春早已消逝,是孤寂之感的一个原因,但问题在于老来得到爱情,而“身外的青春”今天反常没来参加聚会,难道她变心了吗?“身外的青春”消逝才是产生孤寂之感的深层的根本原因。至于说“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是“难于直说”下惯用的障眼法,白天刚和一群青年在一起,世上的青年很快乐,所以这里的“世上的青年”其实还是指许广平,故意迷惑的,难怪《野草》本来是写给许广平的,而许广平常常也看不懂,太含蓄以致晦涩难懂。
  “身外的青春”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诗人用系列意象群作描写:“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星、月光、蝴蝶、花、杜鹃、舞等等,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爱情的意象。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组意象群中带有不少悲剧色彩的修饰语和中心语,如“僵坠”、“暗中”、“不祥之言”、“啼血”、“渺茫”等,暗示许广平对自己的爱在消逝,不再是《 秋夜 》里的“小粉红花”后来做的梦:“秋后要有春”,是一开始做的梦:“春的到来,秋的到来。”
  大部分意象容易理解,少数含蓄。其中,“暗中的花”是偷偷地、秘密地开放的花,即野草花。暗示诗人与她的爱情是婚外恋,是偷偷地、秘密地进行的,没有公开。事实上鲁许之恋就是秘密地进行的,连通信集《 两地书 》的内容都很难看出爱情之意。
  “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是自由恋爱,追求爱情的宣言。“猫头鹰”是鲁迅喜欢的动物,《 野草 》里多次出现,在《 秋夜 》里是“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以“恶鸟”出现;《 我的失恋 》是“回她什么:猫头鹰”,以爱情回赠品出现。这里指诗人与她的爱情,因是婚外恋、师生恋、忘年恋,是“暗中的花”,是铁屋子的人所不允许的。事实上,鲁迅与许广平虽是秘密恋爱,但没有不透风的墙,结果遭到包括他弟弟周作人在内的社会名人、教授、学者、学生等的强烈反对,说他不道德,冷嘲热讽鲁迅和许广平的恋情。故说:“不祥之言。”
  如果说《 秋夜 》等前几篇散文诗表现的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担心爱情不会有好结果的话,那么,《 希望 》则是从她的角度怀疑、担心爱情不会有好结果。这是《 野草 》至此的一大变化。
  一系列意象的多次重复出现,表明诗人怀疑她的爱情在消逝,但毕竟是真“火”,难道真的会消逝吗?这就是“虽然是悲凉飘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于是,“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其实就是《求乞者》的:“无所为和沉默”的求爱方式,《我的失恋》无奈地“由她去罢”,都是在等待,等待她对自己爱情的进一步表示,暗示自己需要爱情。
  往下引用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进一步表达因她的爱的消逝而消耗自己的青春,自己老了,消耗不起。
  “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娼妓”做什么呢?蛊惑你,奉献你,可当你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就弃掉你。鲁迅用“娼妓”反衬爱情,爱情是神秘的,消耗了时间和精力,会突然消逝的,这正是鲁迅所担心的。担心但没死心,鲁迅不相信她真的会不爱了,于是引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极富哲理的诗句,十分准确地衬托出矛盾的爱情心理,也是鲁迅最担心的一个原因——“我大概老了”。
  经过一番绝望与希望的矛盾斗争,鲁迅终于鼓起了勇气,直抒胸臆地说:“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飘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要去寻求“身外的青春”,即要主动寻求她的爱情,一扫前几篇散文诗的被动心理,如果不去主动寻求,自己担心的“身外的青春”会真的消逝,这样的话,“我身中迟暮也即凋零了”。由被动等待到主动寻求,是《希望》的又一大变化。同时,对“身外的青春”的不出现,隐含对她在爱情面前徘徊的不满,“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迟暮也即凋零了”。
  
  散文诗的第四部分——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亮,没有僵坠的胡蝶以及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求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及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散文诗首尾照应,紧承开头。刚鼓起的勇气又被眼前的现实击退,眼前的现实是什么呢?“现在没有星和月亮,没有僵坠的胡蝶以及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象征爱情的意象群第二次出现,强调对“身外的青春”的不出现的不满。正如开头分析的,元旦聚会,许广平没参加,看到一起聚会的青年们很“平安”,即很幸福,而自己的心上人不知在何处?“青年们很平安”的深层含义是许广平在爱情面前的平静。“青年们”和前文的“世上的青年”的用法一样,指许广平,都是障眼法。
  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但又不甘心,正当犹豫、矛盾的时候,突然刹那间,鲁迅的心振奋了,决心作最后一搏,要“一掷我身中的迟暮”!至此,不再是《 影的告别 》的“彷徨于无地”极端矛盾心理,不是《 求乞者 》的“无所为和沉默求乞”的等待方式的心理,也不是《 我的失恋 》的“由她去罢”的消极等待方式的心理。鲁迅的爱情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要爆发了——“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耐人寻味的是刚爆发的“一掷我身中的迟暮”的心理,随即被“但暗夜又在那里呢?”一转,第三次出现喻爱情的意象群:星、月光、笑的渺茫、爱的翔舞以及青年们,看来鲁迅对许广平没有参加今天的聚会所折射出的在爱情面前徘徊的强烈不满,以至自己产生寂寞之感,认为自己老了,都是爱情惹的祸,是希望之为虚妄。另一方面,又说:“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没有真的暗夜。”诗人不相信“身外的青春”、“青年们”会真的不再爱下去了,这是绝望之为虚妄。
  最后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作结尾,在气愤之余,仍然抱有极大的希望,表明要继续“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鲁迅曾解释过创作《 希望 》的原因,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 希望 》。”⑥就如解释《 复仇 》:“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 复仇 》第一篇。”⑦都很简单,并非鲁迅真正要表达的,都是障眼法。《 希望 》是一首爱情意蕴很浓的散文诗。
  《 希望 》在《 野草 》的爱情系列中,诗人的爱情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把造成彷徨、消极等待、自卑心理的原因概括为一点,直接说出来,这就是“我大概老了”,身体实际上的老引起心灵老,没有爱情只能希望的生活耗尽了青春。二是对“身外的青春”的强烈不满,恋爱开始的时候那么大胆、那么主动,现在徘徊不前,“逝去”了。诗人用反复手法,三次出现“身外的青春”的描写,暗示对“身外的青春”不来(即不爱下去)的强烈不满,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迟暮也即凋零了”。三是由被动接受爱情变为主动寻求,表示要“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一掷我身中的迟暮”。鲁迅十分重视这份迟来的爱,三次对“身外的青春”的描写除了上述的不满情绪外,还暗示出灵魂深处很在意她,深深爱着她。
  《 希望 》标志着诗人的爱情心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散文诗中对“身外爱情”的描写很精彩,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几句话就勾勒出她美好而又停滞不前的爱情,传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总之,《 希望 》在爱情主题意蕴和艺术描写上,都是在《 野草 》里算优秀的!
  
  ① 鲁迅:《鲁迅全集》(十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29页。
  ②⑤ 胡尹强:《鲁迅:为爱情作证》,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第118页。
  ③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60页。
  ④ 鲁迅:《鲁迅全集》(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2页。
  ⑥⑦ 鲁迅:《鲁迅全集》(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56页。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