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特质与意义
主要看作是一个从不平衡状态走向新的平衡状态的“类循环”过程。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十分注重和谐和平衡,事物的运动变化被看作是一个既有的和谐和平衡被阴阳的消长与五行的生克所带来的不和谐和不平衡所打破,并在阴阳的继续消长与五行的继续生克中走向新的和谐与平衡的过程。它更为强调事物运动变化中稳定性的一面。中国哲学中的基本形上预设即“万物同出于道而又归根结底复归于道”就是“平衡之稳态”而非直线式发展的。《周易》哲学“反复其道”、“原始反终”的观念体现了这一点,《老子》“反者道之动”、“夫物芸芸,各复其根”的论断也说明,“道”不仅是事物的根源,而且亦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与现代性思维相比,与其说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是要自觉追求不断进化,不如说它追求的是要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平衡的稳态。
可见,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在基本世界图式、基本理论特质方面与现代西方以强调人和自然的二元对立为基本特征的世界图式、以通过对自然的征服和占有而求得人类社会不断“增长”为基本理论特质的文化生态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我们看来,在人类社会与文化面临根本性变革的“现代之后”,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这集中地体现在: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注重和谐性、平衡性与稳态性的基本运行机理,可以为改变以绝对化、直线式地追求“永恒增长”为基本目标的现代性文化生态模式提供某些借鉴。对“永恒增长”的追求是现代性的基本内容之一。这种追求对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由于这种历史观归根结底是浸润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它在一定程度上被绝对化。人类的现代历史被描述成直线式的、一往无前向前推进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就是不断追求增长再增长。这固然是现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但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极大破坏、资源逐渐枯竭的重要原因。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导下,人类对“增长”的绝对化的、直线式的追求,必然会在物质力量不断增强的同时,也使得人类社会与其依存的生态环境间产生高度紧张。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加剧已对人类绝对化的、直线式的&ldqu
可见,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在基本世界图式、基本理论特质方面与现代西方以强调人和自然的二元对立为基本特征的世界图式、以通过对自然的征服和占有而求得人类社会不断“增长”为基本理论特质的文化生态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我们看来,在人类社会与文化面临根本性变革的“现代之后”,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这集中地体现在: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注重和谐性、平衡性与稳态性的基本运行机理,可以为改变以绝对化、直线式地追求“永恒增长”为基本目标的现代性文化生态模式提供某些借鉴。对“永恒增长”的追求是现代性的基本内容之一。这种追求对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由于这种历史观归根结底是浸润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它在一定程度上被绝对化。人类的现代历史被描述成直线式的、一往无前向前推进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就是不断追求增长再增长。这固然是现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但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极大破坏、资源逐渐枯竭的重要原因。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导下,人类对“增长”的绝对化的、直线式的追求,必然会在物质力量不断增强的同时,也使得人类社会与其依存的生态环境间产生高度紧张。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加剧已对人类绝对化的、直线式的&ldqu
Tags:
上一篇:托马斯·库恩与科学观的转向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