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及其对中土的影响
瓷食之”,又云:“大小便时,地为开坼,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和神国中并省却煮饭、便利两事。和神国中有君有官,《郁单曰品》则略而不言,《法苑珠林》卷8《人道部·贵贱》云:“北郁单越无贵无贱。……余之三方皆有贵贱,以有君臣民庶之分、大家仆使之殊。”《郁单曰品》云:“复有香树,高七十里,……小者五里,其果熟时皮破,自然出种种衣。”《弥勒下生经》亦云:“自然树上生衣,极细柔软”,和神国仅有现成丝纩,却无自然衣服,逊其便捷。[21]
相比之下,中土的想象尚受到现实生活的拘束,而印度的想象更加大胆和不可思议。总而言之,魏晋以后,中土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明显受到佛经的影响,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念;这种影响也深刻地反映在中古小说的有关描写之中。
[1]见顾颉刚,《〈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
[2] 关于玉为神仙之食物的观念可参见拙作《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台北,洪叶文化公司1998年。
[3] 顾颉刚认为,《庄子》中的神话性描绘乃是昆仑系统和蓬莱系统神话融合后的产物,见顾颉刚《〈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载《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所以,庄子对神人生活的想像很难确定究竟是昆仑系统还是蓬莱系统的产物。
[4]参见巫白慧《印度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第141页注。
[5] 佛教经论中对于色界诸天之数说法最为纷纭,大致有二十二天、二十一天、十八天、十七天、十六天等五种说法。后秦·佛陀耶舍所译《长阿含经》卷20、《起世经》卷8、《起世因本经》卷8、《大般若经》卷403、后秦·鸠摩罗什译《善臂菩萨经》、刘宋·昙摩密多译《佛说诸法勇王经》等持二十二天说。而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兜沙经》、三国·支谦译《佛说菩萨本业经》卷1、旧译《华严经》卷13、新译《华严经》卷21、《大般若经》卷402、《佛本行集经》卷9、西晋·圣坚译《罗摩伽经》卷下等主张色界二十一天。元魏·般若流支译《佛说一切法高王经》、《正法念处经》卷70、陈·真谛译《立世阿毗昙论》卷6、《大毗婆沙论》卷136、《杂阿毗昙心论》卷2、《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6、《大楼炭经》卷4等谓有十八天。4、《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金光明最胜王经》卷3、《阿毗昙甘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