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苦难意识和人文情怀
,是爱许多事物,爱朋友、爱妻子,爱你所喜欢的一切事物。这样,你就会更了解上帝。但是,一个人必须带着高尚、严肃、亲切的同情心去爱,带着力量去爱,带着理智去爱……这是通向上帝之路,也是通向坚定不移信仰之路。”(注:The Complete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 New York, 1953. Letter from Vincent Van Gogh to Theo, August 1880. ) 同时他还说:“艺术看起来如此神圣,如此崇高,也可以说就是爱本身。”(注:Letter from Vincent to Wilhelmina, Paris, Summer 1887. )
凡·高借助寓意画的方式,在艺术中表达信仰。
十七世纪的荷兰,教会组织出版的绘画象征手册开始盛行。这种图绘教义的方式,在其他欧洲国家也被广泛使用。虽然在十八、十九世纪里,绘画象征手册的出版和流通势头减弱,这种象征思维模式仍强有力地反映在牧师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对此,凡·高应是熟知的。至少有证据证明,1877年,凡·高在英国做书店店员时,他所喜爱的牧师史泼庚(Charles Haddon Spurgeon)就是用传统的象征手法写作的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宗教色彩的寓意书和寓意画仍占据重要地位。一些著名作家,如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米莱斯等,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相当多的宗教隐喻。而这些作家的作品高频率地出现在凡·高的书信中。
在凡·高早期的画作中,清晰地留有宗教寓意画的印痕。《背麻袋的矿工》描绘的是他在比利时博里纳日所见矿区的悲惨景象。在俯首行走的矿工的脊背上方,醒目地出现一个教堂。凡高还为这幅画取了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名字——“背负重荷者”。另一幅画《挖地者》,是凡·高在埃顿时期的作品。在挖地老人弓起的脊背处同样出现一个教堂的影像。1885年以前,凡·高的画作中出现教堂的比例很高。据粗略计算,教堂与挖地者、播种者、收割者的形象组合达十二次。
十九世纪许多绘画中出现的教堂是为构图上的需要,取其垂直特性。凡·高使用它主要不是出于构图上的考虑,而是从图像功能上利用它。教堂与土地、劳作、汗水、面包的结合极具基督教宿命色彩。《圣经》上说:“眉头上淌着汗水才能吃上面包。”又说:“你将带着满脸汗水吃面包,直到回归土地”。凡·高实际上是在运用艺术的方式传播着基督教教义。
凡·高借助寓意画的方式,在艺术中表达信仰。
十七世纪的荷兰,教会组织出版的绘画象征手册开始盛行。这种图绘教义的方式,在其他欧洲国家也被广泛使用。虽然在十八、十九世纪里,绘画象征手册的出版和流通势头减弱,这种象征思维模式仍强有力地反映在牧师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对此,凡·高应是熟知的。至少有证据证明,1877年,凡·高在英国做书店店员时,他所喜爱的牧师史泼庚(Charles Haddon Spurgeon)就是用传统的象征手法写作的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宗教色彩的寓意书和寓意画仍占据重要地位。一些著名作家,如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米莱斯等,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相当多的宗教隐喻。而这些作家的作品高频率地出现在凡·高的书信中。
在凡·高早期的画作中,清晰地留有宗教寓意画的印痕。《背麻袋的矿工》描绘的是他在比利时博里纳日所见矿区的悲惨景象。在俯首行走的矿工的脊背上方,醒目地出现一个教堂。凡高还为这幅画取了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名字——“背负重荷者”。另一幅画《挖地者》,是凡·高在埃顿时期的作品。在挖地老人弓起的脊背处同样出现一个教堂的影像。1885年以前,凡·高的画作中出现教堂的比例很高。据粗略计算,教堂与挖地者、播种者、收割者的形象组合达十二次。
十九世纪许多绘画中出现的教堂是为构图上的需要,取其垂直特性。凡·高使用它主要不是出于构图上的考虑,而是从图像功能上利用它。教堂与土地、劳作、汗水、面包的结合极具基督教宿命色彩。《圣经》上说:“眉头上淌着汗水才能吃上面包。”又说:“你将带着满脸汗水吃面包,直到回归土地”。凡·高实际上是在运用艺术的方式传播着基督教教义。
二、仿效基督
“基督就是道路”(注:《约翰福音》。)。基督是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