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论历代帝王与王羲之书法

论历代帝王与王羲之书法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禊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③魏晋至六朝笔法,宋高宗什么都学,可见他学书极其用功。"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初若食口,喉间少甘则已,末则如食橄榄,味久愈在。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④他对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情有独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⑤,达到不管小字大字,都能"随意所适",而"颇具佳趣"的地步。御书《兰亭序》一本,勒石于宋兰亭天章寺。他从广泛临摹到专精《兰亭序》,其广榘博取的传统功底,锲而不舍的学书精神,不像一位皇帝,倒像一位职业书家。

    虽然宋高宗专精《兰亭序》,但对待书法权威,他也曾大胆地提出质疑,决不迷信。他认为何延年说王羲之写《兰亭序》时"如有神助"及"醒后更书百千本,无复如者"的话是说得过分了。他觉得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并不一定比《兰亭序》逊色,只不过这些"数行数十字"的信札如"寸锦片玉,玩之易尽"罢了,而《兰亭序》则"字数比他书最多,若千丈之锦",使入"心目不可忘"也。

    宋高宗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书法水平,更在于他提携和影响了南宋一代书风。他自己整理收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他认为"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学《兰亭序》,便赠之与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让宋孝宗学书。一时间,以高宗为中心,南宋几乎掀起了一个学书高潮,而且也是以王羲之及《兰亭序》为中心的。

    宋四家苏、黄、米、蔡,苏东坡少时"日学兰亭",蔡京到晚年都感到"右军难学",他们既取法二王,又能破除迷信,不拘成法,追求个性,引领潮流。黄山谷甚至告诫时人,"《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并提出"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之眼目,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这与高宗的不迷信二王也是一脉相承的。

    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