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西藏西部佛教壁画中的降魔变与西域美术的比较研究

西藏西部佛教壁画中的降魔变与西域美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为丰富完整。(注: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四川大学考古专业:《西藏阿里东嗄、皮央石窟考古调查简报》,《文物》1997年第9期。)东嘎第一地点第1号石窟中的降魔变,是一幅迄今为止西藏西部地区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此类题材壁画。
这幅降魔变图绘制在窟内后壁的下方,与佛传故事并排,以小方格的形式绘出。由于画面已破损严重,许多图像都已不太清楚,但大致尚能分辨出其题材为降魔图无疑。画面的中央居上方,为端坐于台座之上的佛陀,结触地印,有圆形的头光与身光,在他的身边周围绘有四重魔众,手持各种兵器,姿态各异,面向佛陀正跳跃着发起进攻;画面的右下方,绘有六位女人的形象,均面向中央,前面三人体态丰满,几为赤裸,充满肉感,而后面三人则形体枯槁,皮肉干瘦,应当为表现文献记载中三魔女向释迦示艳显妖失败,并被化成三老妪的故事情节。
细致地观察分析西藏西部佛教石窟中所出现的这幅降魔图,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与西域印度、犍陀罗和敦煌艺术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首先,图中魔众的形象大多为鼓腹、短腿的侏儒形象,面部表情虽各具变化,但大体上都面如怪兽,须发倒立。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魔鬼头部均为兽首,可粗辨析出马首、象首、驴首、牛首、鸟首等不同的动物头部与人身组合成的兽首人身鬼怪,其中也能看到不少的魔怪腹部挺出,形体丑陋。而这样一些表现魔众的因素,与上述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具有相似之处。当然,如同敦煌降魔图中包含有中国汉魏以来自身的鬼神形象一样,这当中不排除也包含着西藏古代土著宗教——苯教神灵形象(特点也是多见兽首人身像)影响的因素,但是当中源出印度夜叉造形的因素,也同样不可忽视。布顿大师《佛教史大宝藏论》一书中明确讲魔众中有“药叉”、“魔候罗迦”、“罗刹”等,均系古印度之神祗。
其次,三魔女的表现方式更具有印度风格。东嗄石窟中的三魔女,可以说是以极端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其妖艳媚态和充满肉感的一面:第一位魔女双手上举,仅在腰间系一带,全身裸露,双乳高耸,腿部修长丰满;第二位魔女一手高举,一手护臀,身穿红色紧身小衣,暴露出双乳及大腿;第三位魔女双手叉腰,细腰丰臀,全身几为赤裸。如同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印度人多以魅力无比、极具诱惑力的女性来表现“魔”的形象。之所以如此,“亦由于魔王玛拉是六欲天中最高的天,是居住在他化自在天即天上界的王者,充满了感官上及肉欲上的感觉,是现实欲望的支配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