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电影电视 > 正文阅读资讯:当代生态纪录电影的镜头语言解析

当代生态纪录电影的镜头语言解析

[作者:刘丹[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的马群,二来也很难看清落单的大雁。
  除此之外,《迁徙的鸟》在表现白天鹅飞行的气势时借助覆盖白雪的树让天鹅迎面飞来,使天鹅似乎有着一种从仙境中出来的美感,在表现一只死于沙漠中的鸟时,则让沙漠占据了画面80%的空间,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沙漠之中寸草不生,毫无人迹,在这一背景下鸟干枯的尸体显得触目惊心,此时没有解说,它的遭遇也让人揣测有可能是在迁徙中脱水造成的。
  二、光影运用的抒情性
  在生态圈中,光被认为是生命之源,而对于人类的感知来说,只有光传播的存在人类才能够依靠眼睛来感受到物体的形态。在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艺术之中,光照也成为表现任何事物的先决条件,而光线所无法到达的区域则形成影,光与影不仅能够共同让人们掌握被表现物的存在,也能够在电影的叙事之中表现叙事者的情感、气氛甚至剧情。生态纪录电影与普通故事片一样,会在拍摄中使用自然光与人造光,而相比起通过人造仪器与设备制造的光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态纪录电影更倾向于选用由太阳产生的光线。使用自然光一是能够保证电影的真实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产生作为第三者的旁观感,二是能够不影响或破坏动植物所栖息的环境,不干扰对方的作息规律,如在拍摄夜间出没的动物时,都采用夜视镜头而非采用人造光进行照明,让动物完全没有意识到其处于“被看”的状态中,捕捉到动物最真实自然的一面。但是追求真实感也不意味着要付出牺牲审美体验的代价,相反,即使是对日光的运用,导演所选择的时间和角度也完全能够使被拍摄物呈现出醇厚的质感,贯注着导演本人的形象、情绪以及感觉,正如维·图斯拉鲁所指出的:“电影摄影就是在胶片上用光写作。”[3]
    例如,在克劳德·纽利迪萨尼和玛丽·佩莱诺的《微观世界》(1996)中,导演运用不凡的光影技巧带领观众进入了昆虫生活的世界。在《微观世界》中,导演不但要保证观众将被拍摄物看得一清二楚,各种平时被人类忽视的虫子此刻都纤毫毕现,让观众得以大开眼界,还要保证光影具有某种美感,让观众意识到昆虫的“渺小”实际上也是大自然的伟大、神秘之处,昆虫是不可轻视和凌虐的。相比起《迁徙的鸟》,《微观世界》更加惜字如金,良好的光影运用也同样能代替旁白来对人类诉说道理。影片先使用逆光来拍摄树木,这是观众所熟悉的自然界之中的景象。在逆光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树木的轮廓和坚实有力的质感,然而当电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