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文化内涵的思考
量》。这个版本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最终译本。
此外,西方文化内涵的一些电影片名,可能吸引来自英语国家的观众,而当他们被引入到国内市场时,中国观众则很难理解他们。因此,对于那类电影片名,应该多考究原片名所涵盖的文化要素,从语境顺应的视角来进行翻译,正如影片片名《21Gram》所讨论的。类似的一些例子如下:
2.2文化内涵的舶来词汇
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来看,语言随着人类社会和通信的发展处于不断变化和演进之中。拿中文汉字“酷”来说:它作为形容词的时候,用于表示残酷,比如“酷吏”这一短语(无情的官员)。它也可以用作为副词,如“酷爱”(很喜欢)。如今,这个词从英国舶来一个新的涵义,理解为“新锐、与众不同”。自六,七十年代,它一直是美国年轻人中流行的短语。然后,台湾最先将这个词义引入到汉语文化中过来,后来,这个词在大陆流行起来。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得知,语言一直在变化,并加速与国际世界互动。因此,我们的语言变得逐渐丰富,并不可避免地注入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文化形象与内涵。
两种文化的交流伴随着语言的扩张现象,在翻译时应引起译者的关注。为了唤起人们对影片的好奇和观看欲望,在国人中广泛使用,并具有文化内涵的舶来词汇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电影片名如Santa 《撒旦魔王》, Return To Halloweentown《万圣节归来》and Julius Caesar《恺撒大帝》等均属于这种情况。上述三个电影片名的译本均包含的一些颇具国外文化内涵的舶来词汇,如“撒旦”,“万圣节”,“凯撒”字样。
正如我们所知,撒旦作为一个叛逆、堕落的恶魔引诱人类犯罪和作恶,因而变得臭名昭著。因此,该类片名带给一种恐怖,惊险刺激的效果呈现给观众。 万圣节(Halloweentown),一个每年10月31日庆祝的节日,已成为基督教诸圣神圣的日子。现在,万圣节活动包括鬼之旅,篝火,化装聚会,参观闹鬼的景点,读恐怖故事,看恐怖电影等。此类影片的片名,显然就暗示了与魔力有关的事物。凯撒(公元前100年7月13日-44年3月15日),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和政治领袖,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转型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中文电影片名“恺撒大帝”呈现出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到观众眼前,很好地顺应了观众的心智世界。
随着一些带有文化内涵的舶来词汇逐渐被国人接受,因而采用这些词汇能较好地顺应观众的心智世界的要求,不仅能唤起观众对该部影片的好奇,也激发他们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当然,前提是这些舶来词汇为国人众所周知的。2.3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中国文化内涵
电影片名,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在它的形式,声音效果,力量,节奏等方面反应了其美学价值。在进行片名翻译时,通过采用一些中国文化加载词汇对片名进行重新定义,从而将美感传递给观众,并唤醒观众内心的情感。
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其美学的吸引重点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电影片名的译本。因此,译者将尽全力来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吸引观众到电影院去观看影片。电影片名的情感功能则是通过唤起观众到电影院观看影片,通过使用一些文化内涵词来实现情感功能。
下面的例子说明了文化负载词的使用增加的审美价值,从而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所以,观众可以在美观感动,在情感与感动等产品的文化,美学和情感成功的适应。
电影片名及译本如 Ready toWear (霓裳风暴),《霓裳风暴》中的“霓裳“出自《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它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该曲由唐玄宗作曲,相传是这位风流皇帝为其爱人杨贵妃所作的曲目。后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互文中引用了“霓裳羽衣曲”——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因他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这是一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篇幅较长,抒情成份很浓,并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及它的悲剧结局。诗人从批判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诗人将爱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全诗荡气回肠、情节曲折,散发着浪漫主义的光彩,不愧为千古绝唱。霓意思是彩虹的外环,霓裳也就是以霓所制的衣裳,一般指仙人所穿的服装,也指五彩薄细如虹霓的衣服。霓裳用以形容衣着之华美,飘逸有入云彩般绚烂。《霓裳风暴》以时尚之都法国巴黎的时装界为背景,素以讽刺手法见长的大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向巴黎的时装界开刀,利用一次时装大展的举行来暴露其中内幕。全片人物众生,场面热闹,众多大明星轮番上阵,星光熠熠。以《霓裳风暴》为片名,时尚、潮流感应运而生。同时,风暴也透露了一定的危机感。片名又与原文的“wear”意义通达,顺应了意境并传送了影片主题。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冯庆华,2001,《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屠国元、廖晶,2004,《英汉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研究》。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
[4]毛荣贵,2005,《翻译美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 Shao Jueru, 2005. Approaches to Rendering Chinese Film Titles into English. Shanghai: Colleg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6] Roger T.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