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叙事文化概述(20世纪80年代)
,反映这类主题的影片为数较多。
《远方》描写了苗族女大学生杨春在城市与乡村的去留上,与恋人于少明之间的矛盾,折射了当时的青年向往城市而又希望改变落后的家乡的矛盾心理。电影《荒火》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新时期,传统的习俗族规受到现代思想的冲击,代表旧思想的老年人与受过新事物、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之间发生了种种;中突和矛盾。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大力提倡个体发展副业、经商,搞活经济。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法商人,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危害别人和国家的利益的现象,影片对这些阴暗面进行了揭露抨击。影片《钱,这东西……》塑造了正反两组人物形象:一是唯利是图的老皮鞋匠喀孜木和好虚荣、爱财如命的暴发户泰莱罕,以及喀孜木的儿子艾力和泰莱罕的女儿茹仙古丽,他们都是贪财图利、见钱眼开的人,都对金钱十分看重;一是喀孜木的女儿谢依达和泰莱罕的儿子迪利夏提,他们诚实,靠勤劳致富。这两组人物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喜剧的故事情节鞭挞了那些在开放后的经济政策比较宽松的环境下,生产假冒劣质商品、弄虚作假的不法商人最终自欺欺人的后果,完成了电影对现实中的阴暗面进行指正的叙事功能。《古墓惊魂》、《狼迹》、《狂盗》、《保镖哈斯尔》这四部电影将蒙古族人民捍卫国家财产同偷盗者英勇斗争的主题发展到一个高潮,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不法分子偷盗国家文物和走私货物的犯罪现象。
(五)历史、神话、传说的再现
中国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间文化是电影艺术取之不尽的素材之源。此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反映少数民族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的电影。再现少数民族历史事件影片,尽管展现的多是往古的故事,但编导者并非试图对历史还原,而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虚构来建构宏大的政治叙事,表达的多是劳动人民与剥削阶级的对抗,外国侵略与本族人民团结抗敌的爱国主义热情,诠释了影片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叙事功能,如《傲蕾·一兰》通过塑造达斡尔族人傲蕾·一兰从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坚强的战士,成长为有胆有识的民族领袖的女英雄形象,展现了达斡尔族人民不畏强暴反抗沙俄侵略的智慧和勇敢。再现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影片,是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怀念。
影片《成吉思汗》、《松赞干布》分别再现了蒙古族与藏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均采用中国北方民族民间文学传统的按照自然时序,有头有尾的连贯叙事方式。《成吉思汗》从铁木真出生、9岁时其父亲被塔塔儿部人毒死、他所在的孛儿只金族族人离散开始写起,着重描写了铁木真历经磨难,利用谋略,先后征服草原各部落,结束草原连年混战的历史事迹。《松赞干布》也是从松赞干布幼时写起,叙述了其1 2岁即位后平定叛乱,统一西藏各部,制定法律,创建藏文,并通过与文成公主的联姻,加强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引进唐朝的文化与先进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的辉煌业绩。两部片子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统一起来,塑造了生动真实的人物性格。影片没有把成吉思汗当成“神”来颂扬,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具体历史时代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描写,既表现其驰骋疆场,统一草原的非凡的才干品格,又表现了他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之情。
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无数民间传说、神话、史诗等,它们各具特色,充满神奇浪漫色彩,多是记录部族起源、远祖创业、生产劳动、斗争、爱情等内容,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征服自然,战胜黑暗势力,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歌颂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以此类题材拍摄的影片多采用浪漫的叙事手法,虚构能超越人的神奇力量和智慧。改编自著名的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的电影《阿凡提》塑造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少数民族智者形象——阿凡提,影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智慧而又举止幽默、和蔼可亲。阿凡提愚弄权贵、帮助贫苦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是一名勇于反抗剥削阶级和各种歪风邪气的斗士,百姓代言人。电影《孔雀公主》取材于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流传的召·树屯和喃·穆鲁娜的故事,讲述勐板扎国王子召·树屯在小金鹿和猕猴的帮助下与定期飞到金湖游泳嬉戏的勐奥东板国王的七公主相爱,但是勐板扎国王听信由秃鹫变的巫师的诬言,派召·树屯出征战场,准备处死喃·穆鲁娜,后喃·穆鲁娜化作孔雀飞走,召·树屯出征归来,在龙王神的帮助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喃·穆鲁娜,双双回到勐板扎囡,揭穿巫师的诡计,铲除恶魔,终成眷属。
四、结 语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艺术界的解禁与开放,使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获得了重生,其叙事艺术方面在承接之前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叙事主题多元化,带来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发展的第二次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