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军事文学和电影艺术应摈弃媚俗与荒诞
作品,虽然创作者的笔法各异,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清晰地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风尚等背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战争题材的电影是有巨大的衍伸空间的,正面的英雄人物和反面的敌对人物等形象,都可以做到尽情地描写刻画和渲染,电影的趣味性也往往能通过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对比来体现。无论是创作于思想意识形态比较禁锢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狼牙山五壮士》《中华女儿》《卫国保家》,还是《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作品,或是创作于今天的《亮剑》《狼毒花》《红高粱》《血战台儿庄》《南京南京》等,都为我们广大观众描绘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农民、矿工、公务员、青年学生、或者是革命战士,无论男女老幼,都是民族战争中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他们的性格都经历了由软弱、犹疑到坚强、果断的过程。实际上,在抵御侵略的战争中,个人小家无不关联着民族大家,“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影片中这些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觉醒和性格的转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华民族抵御侵略的战争中克服软弱、走向坚强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抗战电影,在爱国主义的主题中,构筑的是一个独特的、战争与人的命运、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影像寓言。应该说: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最能够唤起民众的善良情结的,所以,对于一个好的电影文学创作者和制作者来说,只要能善于取材于历史,把握人物形象、关键事件的刻画与描写,是不难抓住读者和观众的眼球的。
二、在军事文学与电影的创作态度上应摈弃俗与荒诞的投机心态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文艺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文学和电影的娱乐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突出。于是,一向被认为是沉重严肃的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也不得不注重经济化、娱乐化取向,注重与世俗沟通。这种文学艺术是从80 年代的文化启蒙开始向大众娱乐的文化消费转型的。正像有评论者指出的那样:“侃爷、丑角和明星占据着文化大舞台的中央,夸张、做作、神侃、混聊、故作轻松、充满噱头或者浅薄轻佻、卖弄风情的各路‘明星’充斥电视、电影、广告等传播媒介。这是一个小品的时代
影片中这些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觉醒和性格的转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华民族抵御侵略的战争中克服软弱、走向坚强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抗战电影,在爱国主义的主题中,构筑的是一个独特的、战争与人的命运、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影像寓言。应该说: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最能够唤起民众的善良情结的,所以,对于一个好的电影文学创作者和制作者来说,只要能善于取材于历史,把握人物形象、关键事件的刻画与描写,是不难抓住读者和观众的眼球的。
二、在军事文学与电影的创作态度上应摈弃俗与荒诞的投机心态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文艺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文学和电影的娱乐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突出。于是,一向被认为是沉重严肃的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也不得不注重经济化、娱乐化取向,注重与世俗沟通。这种文学艺术是从80 年代的文化启蒙开始向大众娱乐的文化消费转型的。正像有评论者指出的那样:“侃爷、丑角和明星占据着文化大舞台的中央,夸张、做作、神侃、混聊、故作轻松、充满噱头或者浅薄轻佻、卖弄风情的各路‘明星’充斥电视、电影、广告等传播媒介。这是一个小品的时代
Tags:
上一篇: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意义下一篇:浅谈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