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台实践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用所学知识。由不同组、不同选曲的学生进行同一种方式的改编,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在改编后要进行排练,以锻炼组内学生的组织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可视难易度给予学生一定的专业帮助。最后,学生要以组为单位在舞台上完成表演,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真正的舞台实践中。第五步:音乐欣赏、评论指正。表演结束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评分,反馈其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中的学生评价可在期末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在传统课堂不善于表现的学生,在分组中被同伴推荐与信任时,其所体验到的舞台上成功表演的感受可有效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因学生参与团队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其课后练习时间也有了大幅增长。
(三)范式特点
1.主体性。本范式引入杜威的学生中心思想,在五个过程中设计了三个以学生为主的环节,问题由学生合作探究,舞台由学生呈现,结论由学生辩论得出,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2.探究性。通过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音乐现象,并借助组内讨论、组外辩论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高阶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真正实现探究式学习。3.合作性。本范式倡导师生平等参与的合作教学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之有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此外,对于基础不够牢固的学生,教师还可引导其在组内寻求帮助,通过同伴激励战胜自卑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专业能力。4.实践性。学生要通过作品改编、排练演出等过程将所学知识转变为综合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不断地亲身实践发展艺术创新能力。5.生成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预设目标为重点,而在本范式中,无论是演出排练环节,还是表演后的反馈修正环节,都会生成预设目标之外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对学生而言更加实用,这些内容也是教师难以预设的实际问题,既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亦可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提供创新思路。
四、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改革创新
(一)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在教学内容上选用《红星照我去战斗》《保卫黄河》等经典红色歌曲及《玛依拉》《阿细跳月》等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经典曲目作为示例乐曲,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养成深厚的家国情怀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