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声乐中咬字吐字的艺术
掌握了咬字吐字的方法,我们应该根据歌曲的风格的不同,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准而短,吐字要有力度,“字尾”要收的干净、利落,咬字与吐字的衔接要结实有力,并富有弹性。但是避免唱的生硬呆板。演唱节奏欢快的、激情热烈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轻快、敏捷有弹性,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除此之外,这一类型的歌曲的咬字吐字和演唱的呼吸技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时要特别注意互相配合。同时要注意歌曲的线条、连贯性、短而不碎。
演唱一些委婉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则应柔和、细腻连贯,字头要出的平稳,字腹延长时声音要流畅而舒展,字尾归韵时要缓慢、完美、清晰。
演唱抒情、安静歌曲时,要唱清字头,但不可过分强调:唱雄壮有力的歌曲时,字头要唱的有力,但切忌特别夸张。
五、民族声乐咬字吐字与共鸣
民族唱法由于咬字和润腔等技法上的使用与西欧传统唱法有所不同。其共鸣腔体相对比欧洲唱法要细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不太宽、喉结相对稳定。发出的声音比较集中、结实、明亮,便于咬字行腔。民族声乐讲究的共鸣焦点是鼻腔、头腔共鸣的最高位置要穿鼻而过,固定共鸣焦点,并在演唱中始终保持头、鼻、胸共鸣的作用。因此,悦耳的歌声,主要是由共鸣器官而产生的。假如歌唱中咬字吐字不灵活变化其字的部位,则很难达到用共鸣来美化声音的效果。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共鸣,就必须掌握好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技术,“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就阐明了吐字与共鸣的关系。此处的“腔”就是指共鸣腔。由此可见,咬字吐字对于共鸣腔有着相当重要的调节作用。好得共鸣能发挥其共鸣器官的功能,使声音优美、结实、洪亮。但歌唱的共鸣决不能脱离咬字吐字。歌唱的共鸣要紧紧围绕咬字吐字这一中心进行,使科学的发声建立在中国语言的基础上,离开语言的共鸣,即使声音再洪亮、再优美,在艺术表现中也缺乏生命力。
准确的咬字吐字是共鸣的主要因素,而声音共鸣的美感是通过字正才可以体现,演唱者要想真正达到字正腔圆,就必须做到准确语言和语言不同的共鸣,这二者的辩证关系统一,要做到共鸣位置上的字正,在咬字时就要同时做到腔圆的各项要求,否则,就失去了共鸣的意义,声音共鸣位置中有字正的内容,就是将语言和共鸣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而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矛盾、又互相对立统一,在旋律和感情的主线的贯穿下。互相配合。把声和字较完美的统一起来。
民族歌唱艺术是以语言为基础,以咬字吐字、行腔韵味为特点,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准则的歌唱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表现方法、审美情趣在声乐艺术上的综合反映。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历史的瑰宝。由于国家、民族语言、风俗、人文、地理的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也存在着差异。古今中外的各种学派,都在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上苦苦探索,使民族歌唱艺术这枝奇葩,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而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