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歌唱中的科学发声方法
否打开稳定的问题,咬字、吐字、舌部和上下鄂的不协同运动的问题都会导致声道不畅,很慢获得理想的面罩共鸣。
由此我们在建立宏观运动框架链的同时,一定要精密调控形成低气息支持点的运动链;调控好形成高位置说话的运动链。只有运动链形成整体协同自动化的程度,才标志歌唱运动的关键性心理调控因素,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才能提高歌唱教学的科学性。
歌唱是全身心都要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的科学发声方法是歌者获得美妙歌声和音乐的坚实基础。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对发声技巧,而且在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各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俗话说“艺无止境”,“学海无涯”。每一位歌者都要保持谦逊、务实的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创作出更多美好的音乐作品,把自己最美妙的歌声奉献给人们,给人们带来精神上每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4]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5]杨立岗.论歌唱的支点问题.中国音乐.1999(2).
Tags:
上一篇:探讨竹笛的训练与演奏技巧对音准的影响下一篇:论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