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历程探析
。”④与此同时,西方戏剧理论与观念传入中国,不断对中国戏剧造成冲击与威胁,从而使传统戏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话剧——戏曲”的二元格局所取代。
而在20 世纪初,西方戏剧的这种冲击,主要表现为一些激进知识分子以西方的戏剧观念为准绳对中国戏曲进行毁灭性攻击。他们认为戏曲随着封建时代的逝去,已经失去了自身的立足之地,更无丝毫的功利价值及审美价值。
其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重要影响的《新青年》杂志对中国传统“旧剧”价值的彻底否定——他们以其思想上的陈腐和形式上的落后而对其加以全盘否定。傅斯年认为,“真正的戏剧纯是人生动作和精神的表象,不是各种把戏的集合品”,据此认为“可怜的中国戏剧界”自宋至今“还没有真正的戏剧”,“还把那‘百衲体’的把戏,当作戏剧正宗。”⑤他最不能容忍的是旧剧的落后形式;钱玄同对旧剧的“专重唱工”“脸谱”等表现方式极为否定。他说,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决不是那‘脸谱’派的戏”。他主张“把那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的旧戏,“全数扫除,尽情推翻”。⑥胡适则从进化的观念出发,认定旧剧是过去时代的产物。⑦这些言论也可以反映出:早期的戏剧实践活动,不仅在演剧体系上显得十分紊乱(新旧杂拌,西装行头同台),而且在理论认识上也混乱不清。人们往往崇尚戏剧而贬低戏曲。这些有志于社会改良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思潮的猛烈冲击和渗透之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有所失衡,“力图在中西方的文化交融和自己民族文化的裂变中寻求生路”。⑧
而从欧阳予倩的演剧生涯来看,他从日本回国后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他先到广西再到湖南。而后在1912年间来到上海继续演出新剧,与留日学生吴我尊、马绛士、陆镜若创办了“新剧同志会”,毅然投身到戏剧艺术事业中。
辛亥革命失败后,剧场被控制在流氓买办和唯利是图的商人手里,新剧演出日趋粗制滥造,“腐败极矣”。新剧同志会的同仁无力挽救新剧的颓运,欧阳予倩便转而从事京剧表演。他求师苦学,加上他自小对戏曲的热爱和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素养,他迅速掌握了京戏表演和剧本创作的技巧,并于1916 年正式成为职业京剧演员。他博采众长、苦练基本功,演艺日精,并创造了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因而蜚声剧坛,曾与梅兰芳齐名,享有“南欧北梅”的盛名。
但自欧阳予倩从事京剧演出以来,对旧剧界的腐败也深有所感。而且,他当时有一个时期“颇以唯美主义自命”,甚至“不信戏剧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