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民族化趋向
在我国,从古至今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到了近现代建筑发展到传统建筑形式被现代主义时期“简约洁净”的形式所取代,西方建筑的概念在我国出现了泛化的倾向。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质疑,随即后现代主义建筑、乡土建筑等涌入我国,它们既打破了现代建筑信条,也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建筑概念。但随之而来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对世俗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尊重掩饰不了形式上的造作、语言上的混乱和美学上的无聊。本世纪以来,慢慢地退出建筑历史的舞台”。②这些建筑形式本身的问题暴露出来,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国民对建筑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
当代,以日本为主导的东方现代主义建筑理念逐渐受到关注,这种理念的核心是建筑的民族化探索。而中国和日本都属于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都属于东方的汉字文化圈,在哲学、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也比较接近,传统建筑方面更是同一的木构架体系。而现代建筑对于两国来说,均是西方外来的文明,存在着一个引进、学习、吸收、消化和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这方面,日本一直是以善于引进、学习而著称,并且起步较早,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引进西方的现代建筑技术,至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现代建筑就已经在国际建筑界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到本世纪初,日本建筑理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建筑界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的落成,日本建筑走向世界舞台,以它特有的民族精神征服了建筑界。在现代主义抽象的几何构成中融入自然元素,他们注重基地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利用建筑使日本人含而不露的气质、“隐寂枯淡”的审美、“数寄屋”的氛围、“奥”的内涵、禅宗的意境得以充分的表达,创造了日本“虚无灵隐”的建筑形态,展现了日本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多种文明冲突并存的社会形态现状。这些手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日本建筑在特定时代与民族化的依存关系。这种创作意识的融入使当代日本建筑进入了新时期。这种理念主导下的建筑既保留了建筑的功能性,又赋予建筑强烈的民族性。这对于我国的未来建筑的民族化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总之,我国建筑艺术民族化趋向已成为必然,如何实现目标,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已有的形式并未表达出建筑民族化的思想内核,日本的成功实例也只能是参考,不能完全拿来使用。因此,我国未来的建筑审美如何定位,这需要从历史和理论的高度正确认识,从而对当代的建筑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注释:
①图片来源: http://www.xici.net/#d56258443.htm
②张荣华. 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东方文化意蕴表达[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2002.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