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德对自然美和艺术美之思考的矛盾性
其次,康德认为“评定一个自然美作为自然美,不需预先从对象获得一个概念,知道它是什么物品,也就是说:我不需要知道那物质的合目的性,而是那单纯的形式令人愉悦满意。但是如果那物品作为艺术的作品而呈现给我们,并且要作为这个来说明为美,那么,就必须首先有一概念,知道那物品应该是什么。”[4]总的看来,康德倾向于把艺术美看作是具有内容的依存美,因为艺术美是对于一个美的自然事物所作的形象的描绘。如果说一朵玫瑰花是自然美,描绘这朵玫瑰花的画,就是艺术美。
但是康德的这个思想并不具有一贯性,因为他虽然一直在强调对象的形式带给主体的某种自由地愉快感,认为不涉及厉害的判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判断,由此定义自然美比艺术美有更高的层次。但是与此同时,他又认为艺术美不是对自然事物的形象的简单的描绘和复制,而是一个再加工的具有独创性的阶段。艺术美甚至可以把自然事物中原本丑恶的事物也描绘的很美,因为创作者可以有限的感性形象中展现无限的理性。不过,索性的是康德在将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做对比时提出,艺术活动所提供的“反思愉快”更具陶冶心灵的作用。因为在他看来科学是可以通过艰苦的学习而获得的,而艺术只能鉴赏却不可摹仿。而恰是这种不可学习、不可摹仿的性质,造就了艺术的独创性,当他探究艺术的独创性的根源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天才论。认为只有天才才有艺术上的独创性。而“人们能够一般地把美(不论他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称做审美诸观念的表现”[5],并且审美审美诸观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但力求接近理性理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从这方面讲,他在强调艺术美或者美的艺术的促进着人的心灵诸力的陶冶的时候,从审美教育意义的角度给了艺术美以极大的肯定性。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康德在论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这一问题上,从读者的接受度上来讲是容易发生歧义和矛盾的:一方面认为自然美是至高无上的美,是远远高于受概念和目的制约的艺术美。但另一方面,康德的又从艺术美的独创性和反思愉悦性角度,给了其极高的地位。(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晓芒.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 [3][4[5][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但是康德的这个思想并不具有一贯性,因为他虽然一直在强调对象的形式带给主体的某种自由地愉快感,认为不涉及厉害的判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判断,由此定义自然美比艺术美有更高的层次。但是与此同时,他又认为艺术美不是对自然事物的形象的简单的描绘和复制,而是一个再加工的具有独创性的阶段。艺术美甚至可以把自然事物中原本丑恶的事物也描绘的很美,因为创作者可以有限的感性形象中展现无限的理性。不过,索性的是康德在将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做对比时提出,艺术活动所提供的“反思愉快”更具陶冶心灵的作用。因为在他看来科学是可以通过艰苦的学习而获得的,而艺术只能鉴赏却不可摹仿。而恰是这种不可学习、不可摹仿的性质,造就了艺术的独创性,当他探究艺术的独创性的根源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天才论。认为只有天才才有艺术上的独创性。而“人们能够一般地把美(不论他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称做审美诸观念的表现”[5],并且审美审美诸观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但力求接近理性理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从这方面讲,他在强调艺术美或者美的艺术的促进着人的心灵诸力的陶冶的时候,从审美教育意义的角度给了艺术美以极大的肯定性。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康德在论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这一问题上,从读者的接受度上来讲是容易发生歧义和矛盾的:一方面认为自然美是至高无上的美,是远远高于受概念和目的制约的艺术美。但另一方面,康德的又从艺术美的独创性和反思愉悦性角度,给了其极高的地位。(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晓芒.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 [3][4[5][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Tags:
上一篇: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下一篇:浅谈民族民间舞价值的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