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术家积累的演唱经验,了解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等,如此才可以拓宽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的学术视野和加强民族声乐体系的构建。
作为音乐文化,无论是缺少内部认同还是缺乏外部交流,其发展必然失去稳定性而逐步消亡。多元主义声乐教育观的关键不仅在于必须拥有宽广的全球化视野,更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的真正含义:它从不把一种强势文化作为他文化的参照系,而是把了解与尊重一切人类文化作为它的哲学基石。从上世纪90年代始,多元音乐教育就渐渐进入我国音乐教育界的视野,并为其所接受。21世纪,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艺术院校教育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声乐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采取多元分流、和谐发展的措施,让多种艺术形式并存,是使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夏毅和,马琰.关于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07(1).
②解丽,刘明健.多元整合: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
③马秋华声乐教学专辑.音像专辑实录,北京弘成盛世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乔新建.确立民族声乐双重发展途径的构想[J]. 音乐研究,2003(2).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 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5]酆子玲.歌唱语言训练[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熊叶玲.学生主体意识:视唱练耳教学观变革的核心内涵[J]. 音乐探索,2004(2).
[7]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王霭林.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J]. 文化学刊,2007(2-3).
[9]石惟正.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J]. 人民音乐,2003(9).
[10]叶索.关于培养民族声乐人才和一些有关问题的意见[J]. 人民音乐,1982(1).